【爱历史】大明中兴之主与两任兵部尚书的努力,却使明军变弱,战略很重要

【爱历史】大明中兴之主与两任兵部尚书的努力,却使明军变弱,战略很重要】明孝宗朱祐樘在执政期间 , 兢兢业业打理朝政 , 虚心纳谏 , 明朝出现了中兴 , 明孝宗朱祐樘也被后人认为是明朝中兴之主 。 不过 , 明孝宗并没有改变明朝在军事上的孱弱 , 在与蒙古鞑靼部交战的过程 , 明朝始终处于劣势 , 边境百姓受尽苦难 。
【爱历史】大明中兴之主与两任兵部尚书的努力,却使明军变弱,战略很重要
文章图片
明孝宗
明孝宗其实也是非常重视发展军事的 , 继位之后 , 他沿用了成化朝的兵部尚书余子俊 。 余子俊曾镇守西北边境多年 , 在成化朝也多年任兵部尚书 , 在丰富的军事经验 。 可惜的是 , 在继位初期 , 明孝宗忙于打造自己的领导班子 , 对朝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 疏于打理军事 。 弘治二年 , 余子俊却病逝了 。
继位兵部尚书的马文升 , 是明孝宗经过千挑万选的 。 马文升当时任左都御史 , 他曾给明孝宗上了个名为《为预防虏患以保重地事疏·防守甘凉》的奏书 , 深得明孝宗的赞赏 。 马文升曾多年在西北宣抚 , 并带兵出征 , 并军政了如指掌 。 余子俊病重之后 , 明孝宗让马文升以左都御史身份提督十二团营 。 其意图很明显 , 就是想让马文升接替兵部尚书之职 。
【爱历史】大明中兴之主与两任兵部尚书的努力,却使明军变弱,战略很重要
文章图片
明孝宗
马文升共当了12年的兵部尚书 , 直到弘治十四年才改任吏部尚书 。 在12年的兵部尚书生涯中 , 马文升致力对明朝军事各个方面都进行改革 。 在对外边防战略上 , 马文升采取了“守备为主”的防御方针 , 并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屯田、马政等方面 。
马文升首先对京城十二团营进行整顿 , 加大对团营军官的考核 , 把不符合要求的30多名军官罢免 。 此举引起很多军官的不满 , 马文升甚至还曾因此遭到刺杀 。 马文升认为各地过多地内臣干涉军政 , 反而侵占了军队资源 , 他提出蓟诈、宣府、大同三镇已有镇守太监 , 足以起到监军的作用 , 应撤回分守、守备等其他内臣 , 得到明孝宗的认可 。
【爱历史】大明中兴之主与两任兵部尚书的努力,却使明军变弱,战略很重要
文章图片
明孝宗
弘治十二年 , 马文升认为武将不积极处理军务 , 建议增加兵备官 , 以辅佐军务 。 马文升还积极提拔将领 , 他认为应该开办武举 , 并对武官进行考核 , 再进行任用 。 只要有才华 , 都应不问出身而进行提拔 。 他甚至让人寻访宋代兵书《武经总要》 , 印刷并发放给各地武臣 , 要求武臣务必学习 , 并作为考核的内容 。
马文升还多次提出建议 , 关心军士疾苦 , 例如采取变更守边时间、减免徭役等方式 , 减轻军士的负担 。 为防范蒙古鞑靼 , 马文升又于弘治十四年派人在固原周边修筑边城堡一万四千所 , 加强固原的防御能力 。
【爱历史】大明中兴之主与两任兵部尚书的努力,却使明军变弱,战略很重要
文章图片
蒙古军
弘治十四年 , 马文升卸兵部尚书任 , 继任的是刘大夏 。 刘大夏本人也曾在西北宣抚多年 , 有前线的军事经验 , 而且他在兵部职方司任职十几年 , 对兵部之事了如指掌 。
在军事上 , 刘大夏上任后采取了几个措施:1.提拔武将 。 他认为应该缩短马文升时期六年一次的武举时间 , 改为三年一次 , 以提拔更多人才 。 2.重视马政 。 刘大夏上书明孝宗 , 请求专人打理马政 , 并建议各地巡抚、将领不得干涉马政 。 后来 , 明孝宗采纳了刘大夏的建议 , 让杨一清主持马政 , 取得一定的成效 。 3.在边防上仍采取以守为主的策略 。 有一次 , 大同示警 , 明孝宗本想出兵 , 于是拿永乐时期的军事实际做对比 , 刘大夏却认为如今将领、兵力远不如永乐时期 , 以此为由劝明孝宗不出兵 , 结果明孝宗采纳了 。
【爱历史】大明中兴之主与两任兵部尚书的努力,却使明军变弱,战略很重要
文章图片
军队
《明史》:大同小警 , 帝用中官苗逵言 , 将出师 。 内阁刘健等力谏 , 帝犹疑之 , 召问大夏曰:“卿在广 , 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 , 所俘妇稚十数耳 。 赖朝廷威德 , 全师以归 。 不然 , 未可知也 。 ”帝默然良久 , 问曰:“太宗频出塞 , 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 , 而将领士马远不逮 。 且淇国公小违节制 , 举数十万众委沙漠 , 奈何易言之 。 度今上策惟守耳 。 ”都御史戴珊亦从旁赞决 , 帝遽曰:“微卿曹 , 朕几误 。 ”由是 , 师不果出 。
马文升和刘大夏两位兵部尚书与曾任吏部尚书的王恕并称弘治三君子 , 在历史上留下名臣之名 。 他们在兵部尚书任上的所作所为 , 也为后人所称颂 。 但事实上 , 马文升和刘大夏所采取的策略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 明朝北部面对蒙古鞑靼的骚扰也只能被动防御 , 弘治朝前后十八年 , 是蒙古骚扰明朝边境最频繁的时期 。 弘治八年前后 , 达延汗不满足于向明朝朝贡获得的好处 , 开始与明朝交战 。 双方的纷争在弘治十年到弘治十四年达到顶峰 , 明朝的防御策略却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