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商朝灭于周武王的偷袭?国力的衰退、风气的败落才是主要原因

历史圈经常兴起翻案风 , 对于昏君的象征:商纣王 , 就有这么个说法:商朝灭亡 , 不是由于商纣王昏庸 , 而是由于周武王趁着商朝征讨外族时偷袭得手才获得胜利 。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 而且有偷换概念之嫌 。
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一仗击败商朝 , 对两大战机的把握确实非常关键:
第一 , “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 在牧野之战前 , 商纣王曾两次投入大量国力人力远征东南的外族东夷 , 虽然获胜凯旋 , 但也元气大伤;周武王抓住这个时机 , 在商朝最虚弱的时候给了它致命一击;
第二 , “昔周饥 , 克殷而年丰” , 也就是说 , 在牧野之战前 , 周人正面临一场大型饥荒 , 而攻克殷都后形势大为好转 。 这极有可能在告诉我们 , 周武王抓住了周人对饥饿的恐惧 , 调动他们以抢粮食为目的攻打商朝 , 才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 。
【历史故事】商朝灭于周武王的偷袭?国力的衰退、风气的败落才是主要原因
文章图片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 政权间的更迭本就是押上国运的赌博 , 寻找最好的战机、减少己方的代价 , 当然无可厚非 。 毕竟当初成汤灭夏 , 也是抓住了““夏德日衰””、曾经的邦国离心离德的机会 , 并且还利用宗教力量制造舆论、充分调动人们对夏王朝的反感 , 最终才扭转双方实力对比、达成了以弱胜强的壮举 。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 因此 , 手段是否冠冕堂皇往往并不为人们关注 , 只要结果光明 , 过程的合理性自然随之呼之欲出 。 “汤武革命 , 顺乎天而应乎人” , 商朝取代夏朝、周朝灭掉商朝 , 之所以都被后世肯定 , 主要是因为这些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以商朝的灭亡为例 , 这一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 , 商纣王(帝辛)本人的一些做法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 , 制度、文化、经济方面的问题才是主因 。
【历史故事】商朝灭于周武王的偷袭?国力的衰退、风气的败落才是主要原因
文章图片
我们常说商“王朝” , 但这个政权的组织架构跟后世的封建王朝完全是两码事 。
它并不是个组织严密、结构分明的政权 , 而是由无数个部落组成的松散联合体 。 其中 , “商人”这一群体被所有部落公认为当之无愧的老大 , 天下的共主自然就是商王 。
商王室所在的地方 , 就是商朝的都城(被称为“天邑商”) 。 这个都城在六百年里迁徙了六次 , 但大致范围一直集中于如今的河南省与山东省西部;其中最后的270年里都固定在殷地 , 也就是近代在安阳发现的殷墟 。
在商王室所在的都城之外 , 中原的广袤土地被大大小小的部落占据 , 他们中有的是商王朝分封出去的宗室或者功臣 , 有的是被商王朝用武力打得顺从 , 当然也有些出于识时务而主动归顺 。 这些所有的部落 , 都是商王朝的“诸侯” 。
【历史故事】商朝灭于周武王的偷袭?国力的衰退、风气的败落才是主要原因
文章图片
但这些诸侯对商王朝并不都是忠心耿耿的 。
其中那些由商王室分出去的部落 , 或者已经被他们同化的部族 , 都被统称为“商人” , 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差不多 , 凝聚力较强;
而其他那些距离较远、跟商人在血缘上区别略大的 , 受商王室影响较小 , 在语言、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 , 他们对商王室并不是随时都俯首帖耳 ,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位于中原西边的周人 。
但不管关系亲疏远近 , 这些诸侯在理论上都受商王的指挥、控制;当然这一关系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 , 时不时会出现翻脸的情况 , 最终的解决办法基本只有一个字:打 。
这是对内 。 对外方面 , 在周边还存在着一些在文明上更为落后的游牧民族 , 他们时不时袭扰商王室以及旗下的诸侯 , 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西北边的鬼方 , 在大部分时期 , 商朝的对外作战都是针对这个敌人 。 此外 , 在东南边还散布着东夷(夷方)等部族 。
【历史故事】商朝灭于周武王的偷袭?国力的衰退、风气的败落才是主要原因
文章图片
基于上述复杂情况 , 注定了商王朝的统治不可能安稳 。 虽然它持续了六百年 , 但其间经历了多次兴衰 , “玄王勤商 , 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 , 七世而陨” , 在公元前13世纪的武丁中兴之后 , 商朝的国力基本上处于逐渐下滑的态势 , 控制力空前减弱 , 在帝辛(即商纣王)时期达到极致 。 至于主要原因 , 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第一 , 战争消耗了商朝的国力 , 周人则趁机崛起 。
周人兴起于泾、渭流域 , 曾长期与鬼方交战 , 后来迁徙到土地肥沃的岐山地区 , 逐渐开始繁盛 。 在后期 , 他们与商王室保持着通婚的关系 , 全面吸收了中原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