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被丞相人选的问题困扰已久

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二月 , 御史中丞涂杰告发胡惟庸谋反 , 下毒害死刘基 , 并说汪广洋应知道此事 。
朱元璋问汪广洋 , 汪广洋说没有此事 , “御史中丞涂节言前诚意伯刘基遇毒死 , 广洋宜知状 , 上问广洋 , 广洋对以无是事”(《明太祖实录》) 。
朱元璋大怒 , 下令将汪广洋贬去海南 , 到达太平时 , 朱元璋又追究汪广洋以往的罪责 , 下令赐死 , 此时是十二月底 。
【历史故事】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被丞相人选的问题困扰已久
文章图片
次年正月初六 , 朱元璋下令处死胡惟庸 , 次日朱元璋向文武百官宣布胡惟庸的罪状 , 同时宣布打算撤销中书省;正月十一 , 朱元璋正式下令撤销中书省 。
胡惟庸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正月开始主持中书省政务 , 到案发被处死 , 执掌中书省长达七年 , 是明朝主持中书省政务时间最长的丞相 。
朱元璋曾任用高见贤、夏煜、凌说、杨宪等人为检校 , 监督官员的行为 。 有一次 , 宋濂在家与客人饮酒 , 朱元璋秘密派人去监视 , 第二天 , 朱元璋宋濂昨天是否饮酒?客人是谁?吃了哪些食物?宋濂一一作答 , 朱元璋笑着说:确实如此 , 你没有欺瞒朕 , (《明史·列传·宋濂》) 。
而胡惟庸大权在握 , 朱元璋会对他没有监督吗?他会对胡惟庸的违法行为毫无察觉吗?为什么会让胡惟庸执掌中书省这么长时间?
【历史故事】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被丞相人选的问题困扰已久
文章图片
朱元璋是参照元朝的制度设立中书省的 , 而元朝的丞相权力极大 , 大到危及皇权 , 这一点从元顺帝的经历便可看出 。 在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后 , 元顺帝被接回大都 , 丞相燕帖木儿担心自己的权势地位受损而没让他即位 , 直到燕帖木儿去世 , 元顺帝才正式即位 。 元顺帝即位初期 , 丞相伯颜大权在握 , 元顺帝当时形同傀儡 。
朱元璋不可能不吸取元朝的教训 。
朱元璋一向行事谨慎 , 断然不会一时冲动做出重大决策 , 在胡惟庸案发后不久便宣布废除中书省 , 说明可能此前筹谋已久 。
【历史故事】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被丞相人选的问题困扰已久】关于中书省丞相的合适人选 , 其实已经困扰朱元璋很久 , 他曾先后两次征求刘伯温的意见 , 可是刘伯温也没能提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
【历史故事】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被丞相人选的问题困扰已久
文章图片
朱元璋登基称帝前 , 曾对李善长不满 , 想换相 , 征求刘基的意见 , 刘基认为不可轻易换相 , “是如易柱 , 必须得大木然后可”(《诚意伯文集》) 。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上半年 , 李善长生病 , 朱元璋又想换相 , 想让杨宪当丞相 , 询问刘基的看法 , 刘基认为不可 , 朱元璋又接着问汪广洋、胡惟庸怎么样 , 刘基认为都不合适 。
可是刘基没有提出一个合适的丞相人选 。
李善长粗通文墨 , 不如刘基等人知识渊博、富有谋略 , 而且爱嫉妒、待人苛刻 , 李饮冰、杨希圣对他稍有冒犯 , 便上奏罢黜二人 , 杨宪、凌说、高见贤、夏煜等得人先后被杀 , 李善长的地位到达顶点 , 开始变得骄纵 , 朱元璋对他心生不满 , 想换掉他 。
【历史故事】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被丞相人选的问题困扰已久
文章图片
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 , 李善长病愈 , 朱元璋令其致仕 , 任命汪广洋为中书省右丞相 。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正月 , 汪广洋因无所建树 , 被贬为广东参政 , “广洋无所建白 , 久之 , 左迁广东行省参政”(《明史·列传·汪广洋》) 。
从此 , 胡惟庸开始以左丞的身份执掌中书省 , 同年七月 , 朱元璋任命胡惟庸为中书省右丞相 。
次年四月十六 , 刘基去世 , 此前朱元璋曾派胡惟庸带医生去探视刘基 , 刘基吃了医生的药后病情恶化 , 直至去世 。
刘基之死对朱元璋的触动非常大 , 当时朱元璋正在凤阳中都 , 在凤阳发生了中都营建工匠“厌镇”事件 , 四月二十九回到京师后 , 便下令停建中都 , “罢中都役作”(《明太祖实录》) , 淮西勋贵的势力达到顶峰 , 如果在凤阳建都 , 淮西勋贵的势力会不会进一步膨胀 , 甚至危及皇权 , 朱元璋深感忧虑 。
【历史故事】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被丞相人选的问题困扰已久
文章图片
关于中书省丞相的人选问题 , 朱元璋陷入两难之中:淮西大臣做丞相 , 会助长淮西勋贵的势力 , 威胁皇权 , 而非淮西大臣做丞相 , 又很难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