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幼儿园的古代是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的?

没有幼儿园的古代是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的?
文章图片
从孟母三迁到子不教 , 父之过 , 教育一直是我国父母与幼童之间永不过时的话题 。 为了让自家的孩子不在起跑线上输掉 , 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绞尽脑汁让孩子学习知识 , 以免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同龄人的步伐被甩在时代的后面 。
没有幼儿园的古代是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的?
文章图片
没有幼儿园的古代是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的?】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书籍 , 《周易》就在序卦中写明了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 , 孩童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 , 处于混沌之中 , 需要长辈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 。 整个引导教育的过程被称为发蒙或启蒙 , 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启蒙 。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 《周易序卦》)
既然《周易》有幼儿教育的理论 , 那么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籀(zhòu)篇》是我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启蒙教材 , 主要用来让幼儿们认识当时通行的文字大篆 。 到了汉代 , 启蒙书籍更为规范 , 蒙学教育也分成了识字和德育两个部分 , 所用教材不再是《史籀篇》 , 而是秦代的启蒙书籍《仓颉篇》、《飞龙》和《孝经》、《论语》等 。
没有幼儿园的古代是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的?
文章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各朝各代的启蒙教育都有一定的进步 , 身为上层阶级的贵族世家也更注重家庭教育 。
古代的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拔苗助长 , 给幼儿上课 , 而是以激发幼儿兴趣为目的进行教育 。 《周易》有“匪我求童蒙 , 童蒙求我 。 初筮(shì)告 , 再三渎 , 渎则不告”一说 , 按现代话来说教育孩子要让孩子自己来提问 , 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 如果幼儿一直问同一个问题就不该再告诉他答案 。 这样的做法既能保持幼儿的好奇心 ,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
没有幼儿园的古代是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的?
文章图片
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 却不能让幼儿旺盛的精力停下来 , 这就需要刚柔并济的警示和奖励教育了 。 当孩子犯了错或者贪玩时 , 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来警示孩子 , 就像孟母三迁中孟母屡次搬家并剪断纺线来警示孟子 。
孩子会犯错 , 也会做出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 , 如果做得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 , 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一定的夸奖和奖赏 , 告诉他做得很好很棒 , 增强他的自信心 。
古代教育幼童还有一个奇招就是遇物而教 。 在《贞观政要》中就有唐太宗李世民用所见之物来教导太子的事例 , 唐太宗用食物、车马、舟船为例子 , 告诉太子要爱惜粮食、保护车马、善待人民 。 这样的教育方法一直深受古代家长的青睐 , 明代医生万全《万氏家藏育婴家秘》中对遇物而教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 , 将世间万物在幼童玩耍的时候讲解给他说 , 让他加深记忆 , 在不知不觉间学习了自然和社会知识 。
没有幼儿园的古代是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的?
文章图片
中国古代儿童教育发展较为成熟 , 有些理论和现代幼儿教育十分相似 , 古人会因势利导、寻求孩子的兴趣来教育孩子 , 还会教导幼儿如何识别善恶 , 从而达到开蒙的目的 。 换言而之 , 古代幼儿教育一如《礼记》所言:“玉不琢 , 不成器 。 人不学 , 不知道 。 是故古之王者 , 建国君民 , 教学为先” 。
*史籀篇 , 蒙学课本 。 《汉书·艺文志》著录《史籀》十五篇 , 谓周宣王太史作 , 以教学童 , 字与孔子壁中古文异体 , 秦人所作《仓颉》、《爰历》、《博学》 , 文字多取自此篇 。 近人王国维著《史籀篇叙录》及《史籀篇疏证》 , 认为战国以前未见称述此篇 , 西汉末刘向校书 , 始予著录;因籀意为诵读 , 非人名 , 其句首盖云“太史籀书” , 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