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伯温辞官回乡前拜访徐达,叮嘱其一句话,救徐达一命

因为朱元璋的晚年行为 , 在对朱元璋这个明朝开国皇帝进行描述时 , 总免不了要使用残暴、灭杀忠臣等词汇 。 其中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更是被作为重要证据 , 频频提起 。 那么 , 火烧庆功楼的始末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件事又是否真实存在呢?事实上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
【历史故事】刘伯温辞官回乡前拜访徐达,叮嘱其一句话,救徐达一命
文章图片
这件事情 , 还要从朱元璋开创明朝之后说起 , 当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一批人 , 在明朝建立之后 , 成为了最顶层的掌权者 。 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 因为朱元璋的关系 , 得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 甚至还有世袭的爵位 。 但这些被称之为功臣的人中 , 有一部分人开始变得肆无忌惮、嚣张跋扈 , 再加上朱元璋曾经给部分有功之臣一张免死铁券 , 这就使得他们的行为 , 更加不受约束了 。 朱元璋发布的这种铁券 , 和我们一直以来所了解的丹书铁券 , 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 它可以免除持有者及其子孙后代的多次死罪 。
【历史故事】刘伯温辞官回乡前拜访徐达,叮嘱其一句话,救徐达一命
文章图片
不过 , 这些功臣在享受自己胜利果实的时候 , 却忘记了最戏剧化也最现实的一句话 , 即功高盖主 。 身为皇帝的朱元璋 , 对于这些人的行为并不满意 , 对于朱元璋来说 , 有功之臣固然值得嘉赏 。 但是 , 行为过度只会引起他的疑虑甚至是反感 。 在朱元璋看来 , 这些有功之臣很可能会危及自己朱家的江山 。 而且 , 对自己的后代子孙来说 , 这些人堪比藤条上的芒刺 。 因此 , 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后辈子孙能顺利地继承皇位 , 并保住朱家的天下 , 他不得不选择向这些功臣出手 , 以此来达到自己“子孙万代”目的 。
【历史故事】刘伯温辞官回乡前拜访徐达,叮嘱其一句话,救徐达一命
文章图片
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朱元璋不可以直接杀死这些人 。 “出师无名”则对于名声的破坏力度极大 。 于是 , 朱元璋思前想后 , 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 这个想法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火烧庆功楼” 。 朱元璋在拿定主意之后 , 向自己的大臣们宣布 , 他要为这些开国功臣建立一个庆功楼 , 据说庆功楼的旧址 , 就在现代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这个庆功楼的创建 , 既是为了庆贺他们的功劳与成就 , 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后世之人更好地了解他们 。 要知道 , 对古人来说 , “留得身后名”是求知若渴的事情 , 能够被后人记住 , 是无比荣耀的 。
【历史故事】刘伯温辞官回乡前拜访徐达,叮嘱其一句话,救徐达一命
文章图片
因此 , 朱元璋的这个消息发布出去之后 , 受到了所有开国功臣的欢迎和赞叹 , 许多人公开称赞太祖英明 。 不过 , 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却隐隐地察觉出了不对劲 , 他就是军师刘伯温 。 在所有人弹冠相庆之时 , 刘伯温却先一步见到了朱元璋 , 向他请求隐退归田 。 朱元璋起初并不同意 。 当然 , 朱元璋的挽留 , 都是以刘伯温的功劳作为借口的 , 但刘伯温坚持辞退 , 并表明自己已经劳碌半生 , 现在只是想过个清闲的晚年而已 。 无奈之下 , 朱元璋只得同意刘伯温离开 , 他取了许多的钱财赠与刘伯温 , 并亲自送他出宫 。
【历史故事】刘伯温辞官回乡前拜访徐达,叮嘱其一句话,救徐达一命
文章图片
刘伯温在临走之前 , 去了一趟徐达的府上 , 他此行既是去辞行告别 , 也是去告诫这位兄弟 , 让他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保持警惕 。 刘伯温对徐达说 , 我现在要走了 , 有一句话希望你能够牢牢的记住 。 在庆功楼举行宴会当天 , 你一定要寸步不离地紧跟住皇上 。 徐达想就此问个究竟 , 却被刘伯温挡了回来 , 无奈之下 , 徐达只得答应此事 。 这座备受瞩目的庆功楼最终建成了 , 建成之后 , 朱元璋选定了一个良辰吉日 , 并邀请所有的有功之臣前来赴宴 。
【历史故事】刘伯温辞官回乡前拜访徐达,叮嘱其一句话,救徐达一命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刘伯温辞官回乡前拜访徐达,叮嘱其一句话,救徐达一命】这座建在鼓楼岗山坡上的庆功楼 , 并没有想象中的大气辉煌 。 从外面来看 , 这个楼身又宽又矮 , 虽然看起来很结实 , 但不够华美 。 同时 , 这个房间里的窗户也又高又小 , 看起来像是为了安全考虑才如此建设 。 不过 , 很快徐达就发现 , 这种建设方式的目的并不在此 。 庆功宴的当天 , 太阳刚刚落下 , 整个庆功楼中 , 就出现了琴瑟和鸣、灯火辉煌的宴会情形 , 赶来赴宴的有功之臣都在相互祝贺 , 整个宴会好不热闹 。 然而 , 这时的徐达 , 却无心于此 , 他始终记着刘伯温的临别之言 , 于是他一直在对整个建筑进行细致地观察 , 并时常敲敲打打 , 而当他发现这个建筑是中空的时候 , 他突然明白了刘伯温的告诫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