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别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轻的过错

孩子像一张白纸 , 父母可以在上面任意作画 , 而家长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张纸的纯洁程度 。
在看电视报道时能够看到许多温馨和睦的家庭 , 父慈子孝十分和谐 , 也能够看到令人愤怒咋舌的不孝事件 。
从那些不赡养父母不孝顺、不尊重老人的案例当中我们总能窥探一二:孩子的不孝顺和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 。
有些时候不是孩子太过心狠 , 多半是父母在年轻时犯下的过错 , 造成了自己晚年老无所依的状态 , 所谓因果报应便是如此 。
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别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轻的过错
文章图片
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 , 别怪娃心狠 , 多半是你年轻时的过错
★动辄打骂孩子的父母
中国有句古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 , 但那是古人的观点 。 我们讲究文化的汲取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而棍棒之下出来孝子 , 这便是文化当中的糟粕 , 我们应该剔除掉 , 可是这竟然成为了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宝 。
在这样的教育驱使之下 , 孩子容易养成自卑敏感的性格 , 而且也易造成教育的适得其反 。
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别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轻的过错
文章图片
长大之后他也容易以暴制暴 , 经常和父母顶嘴 。 当父母想要再对其进行棍棒教育时 , 发现已经不起任何成效了 。
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别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轻的过错】一个在不被爱的环境当中成长的孩子 , 他无法学会如何爱自己 , 也没有办法懂得爱别人 。 他对父母更多的不是感恩而是憎恶 。 所以有部分动辄打骂孩子的父母 , 他们在老年之后是无法得到孩子孝顺的 , 很容易老无所依 。
★事事亲力亲为 , 过度宠爱孩子
很多孩子都像温室里的花朵 , 当孩子一哭一闹 , 父母就立马递上糖 。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失去了独立的本领 , 他们会过度地依赖父母 。
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别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轻的过错
文章图片
久而久之当父母想要让孩子独立生活时 , 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憎恨 。 他们觉得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 , 对于他们来说感恩二字并不存在 。 所以越溺爱孩子的父母 , 在晚年之后往往越不幸福 。
★父母天天唠叨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 他们身上都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 。 可是大部分的父母总是觉得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 , 总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
总是唠唠叨叨没完 , 极度的打压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 父母越唠叨越容易让孩子反感 , 容易形成叛逆心理 , 开始埋怨父母 , 憎恨父母 。
由此可见 , 父母晚年老无所依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自己 , 是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失误 , 是自己年轻时种下的恶果 。
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别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轻的过错
文章图片
孩子是否孝顺 , 多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 因此言传身教更为关键
▲从小教育言传身教
三岁看大 , 七岁看老 , 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 想要培养孩子孝顺善良的品格 , 就要让他从小养成对孝顺的感知 , 让他明白何为孝顺 。
当孩子年纪小时 , 他可能无法理解孝顺的真谛 , 但他总会去模仿父母的行为 。 当父母孝顺老人、尊敬长辈时 , 孩子也会进行学习与模仿 ,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 , 孩子就逐渐养成了孝顺的习惯 , 也学会了最起码的善良 。
孝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 , 它也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 所以想要做好人 , 必须要懂得何为孝何为顺 。
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别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轻的过错
文章图片
▲从小事做起 , 培养孩子的孝顺意识
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 孝顺行为同样如此 。 从点滴的小事培养孩子的孝顺意识 , 告诉他怎样做是完成了孝顺行为 , 并且爸爸妈妈十分欣慰 。
在得到父母的赞许之后 , 孩子获得相应的动力 , 愿意去继续努力实现孝顺 。 久而久之 , 孩子善良与孝顺的品德就形成好了 。
对于孩子的教育 , 父母要尤为注意 。 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的镜子 , 所以父母在日常的行为处事中要时刻谨记做好孩子的榜样 。
这些父母晚年可能“老无所依”,别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轻的过错
文章图片
想要让孩子具有善良孝顺的品德 , 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 , 管控好自己的情绪 , 学会关爱自己的孩子 , 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