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嘴里的“为你好”,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别再假惺惺了

文丨C妈学堂
前段时间去闺蜜家玩耍 , 当时她看到她家孩子一直在一旁玩手机就非常生气 , 直接跑过去将孩子的手机扔掉 。
孩子见状也表现出怒的情绪 , 转过来问她妈妈:“你在干什么?”
父母嘴里的“为你好”,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别再假惺惺了
文章图片
闺蜜怒吼:“我是为你好 , 你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要是每天还保持这样懒散的状态 , 到时候小升初 , 你看你能上个什么学校?还有 , 我说的话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让你别一天到晚玩手机玩游戏 , 你就是不听 , 以后有你好果子吃 。 ”
看到这样的情况 , 我又想起当时在《小欢喜》里面所描述的情节:
剧里面的扮演者宋倩 , 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乔英子好好学习 , 展现出优秀的状态 , 不管是衣食住行 , 吃穿用度 , 还是交友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孩子好像是一个机器一样 , 受了爸爸妈妈的制约 。 对于宋倩来说 , 她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 , 会直接选择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 , 你现在不这样 , 长大之后可要痛苦了 。
好像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 , 总是会考虑“我是为你好”这5个字 。
可是大家所说的为你好 , 真的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 更加快乐吗?你所说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或许孩子内心的想法并不像父母所想的这样 。
父母嘴里的“为你好”,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别再假惺惺了
文章图片
妈妈:我是为你好 , 最近这两天真的别看电视剧了 , 好好复习一下 , 期末考试要到了 , 要是这次考试再没到第一名 , 妈妈可要生气了 。
孩子:看电视只是我放松的一个方式 , 你以为我不想好好学习吗?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总是不听话呢?说了让你晚上早点回来 , 要是在外面遇到问题可怎么办?你别嫌我烦 , 我这是为你好 。
孩子内心os:我今年已经成年了 , 我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很多父母总是无孔不入地插入孩子的生活 , 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指导 。
在这个过程之中 , 父母也会以较为强硬的态度表示出来“我是为你好” , 然后安排孩子的一切 。
从小到大 , 孩子永远逃脱不了父母的牢笼 。 就比如老鹰把自己的孩子生下之后 , 会选择将他们从悬崖之上扔下去 。
父母嘴里的“为你好”,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别再假惺惺了
文章图片
出现这样的情况 , 就是想要去锻炼自己孩子展翅翱翔的能力 。
只是对于现在一些父母来说 , 从来没有思考过让孩子自由地飞翔 , 而是想要把孩子所有的一切掌控于自己的手上 。
希望这样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安全、快乐、开心 , 殊不知却给孩子带来了无数的困扰 。
就从《小欢喜》里面乔英子最后形成抑郁症 , 走向自杀的道路 。 我们就可以了解到 , 父母所说的为你好 , 或许并不能成为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 。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 , 父母该如何去应对孩子?
吃饭的时候我们会明白 , 如果吃多了肚子会撑 , 所以切忌暴饮暴食 。 当然如果吃得太少 , 可能又会肚子饿 , 所以适度是较为重要的 。
父母和孩子的相处其实也可以从饮食习惯入手 , 找出最为合适的状态 。
试想一下 , 如果孩子明明已经吃饱了 , 爸爸妈妈对他说“你再多吃点 , 妈妈这是为你好 , 做了这么多饭菜” , 孩子如果真的吃下去 , 不是会对他们的肠胃健康产生损害吗?
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 如果过度地管控孩子的人生 , 就有可能影响到他们本身的成长 , 甚至会对心理和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
父母嘴里的“为你好”,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别再假惺惺了
文章图片
适度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 过度、少量 , 都会产生不适感
在心理学上有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家里有一头驴 , 每天基本上都会选择给驴弄很多的青草 。
只是对于驴来说 , 它却觉得这些草没有任何的味道 。 有一天可能是主人公不小心将盐撒到了青草里面 , 发现驴吃得非常的开心 。
后来主人公又多次给驴所吃的青草撒盐 , 没想到却发现驴的食欲欠佳 。
大家看来这或许仅仅只是饮食与盐的关系 , 实际上从教育理论来看 , 我们就应该明白 , 撒的盐应该适度 , 而教育孩子也要考虑适度 。 如果我们过度地关注孩子的生活 , 只会让他们更加烦躁 。
父母嘴里的“为你好”,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别再假惺惺了
文章图片
过度地管控孩子的生活 , 这些危害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