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李玫瑾老师在一个视频中说过这样一个事:
怎样判断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呢?如果孩子放学回来 , 啥也不说 , 回家后就直奔自己的房间 , 然后把门一关 , 这说明孩子进入青春期了 。
李玫瑾老师的这段话点明了青春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 , 就是不待见父母 。 不仅不希望跟父母沟通 , 而且特别叛逆 。 无论父母说好话还是孬话 , 孩子都听不进去 。 很多时候 , 父母往往说的一句无关紧要的事 , 就能让青春期的孩子炸毛 , 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用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 , 就是“你在教我做事吗”
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文章图片
敏感、叛逆、冲动 , 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特点 。
那为什么孩子在青春期后 , 会突然变成这样呢?其实这并不是孩子跟人学坏了 , 性格发生变化了 , 而是孩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阶段 。 敏感、叛逆并不是孩子真的想这样 , 只是他们想健康度过此阶段发出的求救信号 。
父母不仅不应该排斥反感 , 反而应该重视 。
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敏感、叛逆为什么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我为什么说敏感、叛逆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呢?不是我在生编硬造 , 而是因为孩子在这一阶段确实遇到了严重的成长问题 , 孩子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 以至于他们表现出如此的敏感叛逆 。
这个问题就是同一性问题 。
什么是同一性呢?
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 。
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文章图片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成长分为8个阶段 , 从小到大依次是婴儿期(0-1岁)、儿童早期(1-3岁)、学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年期(12-20岁)、成年早期(20-40岁)、成年中期(40-60岁)、成年晚期(60岁后) 。 每一个阶段都有主要的心理任务 , 只有这个心理任务解决才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阶段 。
而青春期的心理任务就是“同一性”问题 , 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 确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产生“同一性”问题 , 而不是之前或之后 , 是因为这一阶段有其独特的特点 , 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
首先 , 从生理上来说 , 身体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后 , 孩子的第二性特征开始发育 , 产生了性冲动 。 从生理上来说 , 他们其实已经可以看作是成人了 , 因为他们已经具备生育能力了 。 在古代 , 青春期的孩子就要娶妻生子了 。
身体的剧烈变化 , 必然会导致心理的变化 , 使得他们重新思考这个世界 。
比如说 , 以前都是仰视父母 , 现在发现父母也不是那么高大了 , 甚至是俯视他们 。 对父母的崇拜尊敬就开始消失 , 开始寻求跟父母的平等 。
再比如说 , 青春期孩子发育有早有晚 , 差别很大 。 有的变得很高大 , 而有的还是跟孩子一样 , 不同的变化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 对于那些发育晚的孩子来说 , 看到别的同学都发育了 , 长的又高又大 , 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自卑 。
总之 , 生理的变化带来了心理的变化 , 逼着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 定位自己 。
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文章图片
其次 , 从智力上来说 , 思维能力已与成人相当
进入青春期后 ,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孩子就进入了智力发展的最后阶段——行事运算阶段 , 擅长逻辑思维、演绎、推理等 。 成人的其实也是处于这个阶段 。
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实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青春期的孩子在思维能力上是与成人相当的 , 只不过在具体的经验知识上可能存在不足 。
思维能力的提高 , 使得他们掌握了人最高级的武器 , 他们必然会多加利用它 , 会从全新的角度观察我们这个世界 , 思考问题 , 这必然也会给孩子带来新的思维冲击 , 使得他们重新思考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
生理、智力的集中爆发 , 带来了心理的巨大冲击 , 使得孩子在青春期陷入了强烈的定位问题 。
这不像之前的发育 , 是缓慢进行的 , 心理可以缓慢的过度 。 快速的发育 , 迫使孩子需要快速的解决问题 , 而孩子本身能力不足 , 周围又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们解决 , 因此他们就只能进行各种试探 , 在错误中修正 , 所以孩子也就表现的敏感叛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