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血统的负担:论刘晔的困境

时来天地皆同力 , 运去英雄不自由 。
刘晔是曹魏侍中 , 历仕三朝 , 功勋卓著 。 从记载来看 , 可谓算无遗策、奇谋百出 。
刘晔与郭嘉、程昱等人合传 , 被陈寿称作“智计筹划 , 荀攸之俦俪” , 足见其谋主地位 。
刘晔才策谋略 , 世之奇士 , 虽清治德业 , 殊于荀攸 , 而筹画所料 , 是其伦也 。 --《魏书刘晔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 刘晔虽然功勋至大 , 但在魏武、魏文、魏明三朝 , 却均受猜忌;不仅其才华无法尽情施展 , 甚至连身家性命也岌岌可危 。
【爱历史】血统的负担:论刘晔的困境】关于刘晔“处嫌疑之地”的原因 , 在其本传已经清楚写明 。 即刘晔因为汉室宗亲的身份 , 在“汉魏鼎移”的大环境下 , 尴尬无比 , 不得不谦退自保 。
(刘)晔睹汉室渐微 , (自)己为支属 , 不欲拥兵 。 --《魏书刘晔传》
本文主要就刘晔“立功”与“不赏”的记载 , 勾稽串联史料线索 , 论证“宗室身份”对刘晔的负面作用 。
本文共4500字 , 阅读需9分钟
刘晔与刘勋
刘晔归降曹操 , 是因故主(庐江太守)刘勋被孙策击破 , 随勋北降曹魏 。
庐江太守刘勋率众降 , 封为列侯 。 --《魏书武帝纪》
虽然《刘晔传》称其因为宗室身份而“不欲拥兵”;但从刘晔的早年行为中 , 可以看出其绝非甘于贫贱 , 反而野心勃勃 。
刘晔是扬州淮南人 , 在汉末丧乱之际 , 曾写信招募鲁肃 , 想要“共襄大业” 。 按鲁肃为徐州临淮人 , 刘晔的招募范围可谓颇大;在鲁肃未能如约前来后 , 刘晔转而谋杀扬州宗帅郑宝 , 并吞其部曲 。 之后与庐江太守刘勋合兵 。
刘子扬(即刘晔)招(鲁)肃往依郑宝 , 肃将从之 。 (周)瑜以权可辅 , 止肃 。 --《通鉴考异》
(刘)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郑)宝 , 斩其首以令其军 , 云:“曹公有令 , 敢有动者 , 与宝同罪 。 ”--《魏书刘晔传》
【爱历史】血统的负担:论刘晔的困境
文章图片
刘晔引刀斫杀郑宝
从刘晔“先杀郑宝、后投刘勋”的记载中 , 不难看出 , 所谓“曹公有令”纯系事后的附会之辞 。 可知其起事之初 , 实际是拥兵聚众 , 图谋割据 。 而刘勋本人 , 大概率也是汉廷宗亲(刘勋记载散佚) 。
按刘晔出于东汉阜陵王之后 , 虽然诡称“不欲拥兵” , 实际无论如何也洗不掉“宗室拥兵”的尴尬 。
刘晔字子扬 , 淮南成德人 , 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 。 --《魏书刘晔传》
晔睹汉室渐微 , 己为支属 , 不欲拥兵 。 --《魏书刘晔传》
由此可知 , 所谓的“放弃兵权”不过是文过饰非 , 是针对刘晔日后在曹魏的尴尬境遇(屡受猜忌)而言 。
清代学者何焯 , 便清楚地点破其玄机所在 。
此时曹氏代汉之势未成 , 以支属不欲拥兵 , 乃(刘)晔后来饰词 。 --《义门读书记》
刘勋的下落
刘晔故主刘勋 , 在曹魏显赫一时 , 乃至“贵震朝廷” , 与当年的刘备极为相似 。 然而在建安十八年(213)之后 , 刘勋便不见记载 。 览查诸书 , 可知是遭到曹操隐诛 。
(刘勋)尝从(杜)畿求大枣 , 畿拒以他故 。 后勋伏法 。 --《杜氏新书》
故主遭到诛杀 , 对刘晔的心理震撼不言而喻 。 尤其考虑到刘勋与刘晔的宗室身份 , 恐怕“敲打的意味” , 比张绣之于贾诩更甚 。
注: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诛张绣 , 张绣故吏贾诩闻讯大惊 , 阖门自守 。
如果能注意到建安十八年(213)《魏公劝进表》中的劝进群臣 , 就会发现《刘晔传》所谓“汉室衰微、宗室欲隐匿自保”虽系附会之语 , 却也反映了客观情况 。
即刘氏宗亲 , 在曹魏阵营很受猜忌 , 居高位者不多 。
彼时(213)汉魏鼎移 , 群臣劝曹操晋位魏公 , 遂开嬗代大幕 。 除了诸夏侯曹氏 , 外姓劝进者、见于记载者如下:
荀攸、钟繇、凉茂、毛玠、程昱、鲜于辅、董昭、贾诩、薛洪、董蒙、王粲、傅巽、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籓、杜袭、王图、万潜、谢奂、袁霸诸人 。
注:劝进者名单 , 见《武帝纪》引王沈《魏书》载魏公令 。
其中刘姓劝进者唯三:刘勋、刘展、刘若 。
注:刘勋为平虏将军 , 刘展为奋威将军、刘若为建武将军 。
就在这可怜兮兮的三位刘姓宗亲中 , 刘展还不姓刘 , 而姓邓 , 即《典论自叙》中的“将军邓展” 。 古时“劉”、“鄧”写法相似 , 系传抄讹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