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清朝王爷表面风光消遣,为什么内心悲凉?这不是想要的生活

万事追其源 , 在人们印象中 , 王爷都是家财万贯 , 整天闲散无事的形象 , 在了解清朝王爷如何消遣生活之前 , 先来了解清朝的宗室制度 , 即王爷是怎么产生的 。
【历史故事】清朝王爷表面风光消遣,为什么内心悲凉?这不是想要的生活
文章图片
清朝宗室制度
历朝历代的皇族都是子女众多 , 自然而然就出现如何安置这些皇帝近亲的问题 , 也就是宗室制度 。 明朝时期实行的是“一子承袭 , 余子降等”的宗藩制度 , 并且有属于自己的封地 , 明朝末年 , 数量庞大的宗室子弟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 。
清朝吸取明朝教训 , 将重新制定了新的宗室制度 , 被称为“降袭制度” 。
首先 , 清代宗室的爵位仅仅指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亲兄弟的后代 , 被称为“宗室” 。 努尔哈赤的叔伯兄弟以及其他近亲的后代 , 则被称为“觉罗” , 他们属于“类皇族” , 只能使用异性功臣的职位 , 也就是常说的“公侯伯子男” , 与宗室爵位有着本质差别 。
【历史故事】清朝王爷表面风光消遣,为什么内心悲凉?这不是想要的生活
文章图片
其次 , 清代宗室爵位共分为12等级 , 最高等级的爵位是和硕亲王 , 最低等级的是奉恩将军 。 为了避免明代宗室爵位泛滥的现象 , 清代制定降袭制度 , 也就是说 , 亲王去世后 , 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爵位 , 但在等级上要下降一级 。
同时 , 清朝还为降袭设置了底限 , 比如亲王爵位(一级)降到奉恩镇国公(五级)后就不再降袭 , 郡王爵位(二级)降到奉恩辅国公(十二级)后就不再降袭 。 而最低级的奉恩将军爵位在承袭三次之后就自动取消 。
另外 , 清朝还设置有世袭罔替的王爷爵位 , 也就是民间说的“铁帽子王” 。 清朝初期 , 封赏八名旗主王公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 , 他们分别是: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
【历史故事】清朝王爷表面风光消遣,为什么内心悲凉?这不是想要的生活
文章图片
清朝历史上还有四位被封世袭罔替的爵位 , 分别是: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 前后加起来 , 就是人们常说的“十二位铁帽子王” 。
最后 , 清朝宗室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考封制度” 。 清朝王爷不会只生一个儿子 , 不管是“世袭递降”还是“世袭罔替” , 只有一个儿子能够得到宗主爵位 , 其余的兄弟该怎么办呢?
清代专门为这些宗室子弟设置“考封制度” , 也就说 , 可以通过考试来获得封赏 。 这些参加考封的宗室子弟 , 一般考试三个项目 , 分别是翻译、马箭、步箭 , 如果三个项目全部获得“优”等级 , 则会获得一个基准值爵位 , 而这个基准值与考试者父亲的爵位和母亲的地位有关 。
【历史故事】清朝王爷表面风光消遣,为什么内心悲凉?这不是想要的生活
文章图片
清朝王爷如何消遣时光
历朝历代都会建立特有的宗室制度 , 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皇权同时还要减少财政压力 , 出于这样的目的 , 所以控制爵位人数是一方面 , 另一方面就是控制宗室王爷手中的权力 。
明朝时期 , 王爷必须呆在自己的专属封地 , 但清朝统治者深知藩镇割据的危害 , 因此规定清朝王爷必须定居京城 , 并且不能离开紫禁城超过四十里 。
【历史故事】清朝王爷表面风光消遣,为什么内心悲凉?这不是想要的生活
文章图片
清朝时期皇权高度集中 , 皇帝更倾向于将皇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 , 比如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 都达到了控制皇权的目的 。
清朝的王爷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尴尬位置 , 一般会选择“消遣时光”来避免皇帝的猜忌 。
在“避免皇帝猜忌”这个大纲前提下 , 不同王爷上演着不同的“潇洒人生” 。
消遣方式一:“游戏人生”型
王爷是清朝名副其实的贵族 , 按照清朝的王爷待遇 , 亲王年薪一万两白银 , 一万斛碌米 , 在加上王爷自己的庄地 , 每年从佃户那里收租也是数目不菲 。
王爷的消遣方式当然要区别于市井小民 , 遛鸟、斗蛐蛐这类的方式显然不符合王爷身份 。 在清朝前中期 , 王爷们经常相约赛马比箭 。 清朝是马背上的民族 , 尤其是八旗子弟非常喜欢追随先祖爱好 , 以骑马射箭为乐 。
【历史故事】清朝王爷表面风光消遣,为什么内心悲凉?这不是想要的生活
文章图片
还有王爷会选择去戏园子听戏 , 被精彩的戏曲文化所吸引 , 甚至皇宫之中也经常有戏曲表演 , 有些王爷还能够自己唱上几段 , 这也是强大汉民族开始融合清朝统治者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