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安岳唐代建筑复原图制图:櫼栌落
大殿窟檐外 , 右壁上方分三排刻有九尊高18cm的莲台坐佛 , 下为三尊供养人像 , 似女性 。 右壁上方仅存三尊女立像 , 经风雨侵蚀现已无法细辨 。
这龛造像道释同堂 , 40多尊造像安排于不到2米的大殿空间内 , 精巧紧凑 , 又主次分明 , 除去珍贵的斗拱窟檐建筑 , 两教的服饰也具研究价值 。
此龛窟檐的仿木建筑形象由柱列层-铺作层(斗栱层)-屋顶层这三层构成 , 其中斗栱层尚清晰 , 可以看出为五铺作双杪无令拱偷心造 , 按照四川唐代建筑雕刻形象惯例 , 第二跳跳头应该承撩檐枋 , 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斗栱形象有正定开元寺钟楼(唐代木构 , 官方年代为晚唐 , 但实际年代可能更早)、赣州大宝光塔(晚唐石塔) , 炳灵寺第三窟石塔(盛唐) 。
上述三处斗栱都是单栱扶壁 , 而这处安岳建筑雕刻却是重栱扶壁 , 重栱扶壁最早见于北朝 , 北魏平城石椁 , 如史君墓石椁上面就已出现 , 唐代建筑形象也偶见 , 但非主流做法 , 目前所留下来的唐代 , 包括五代在内的木构实物均没有重栱扶壁的 。 安岳此龛石构所使用的重栱扶壁 , 也和北朝形式不太一样 , 北朝补间用重栱扶壁但不出跳 , 而安岳的重栱扶壁已开始配合补间出跳 , 这已是宋代之后的主流做法 。
文章图片
安岳唐代斗拱复原及特色櫼栌落制图
从山西华北地区北宋中前期建筑看 , 都还比较固守晚唐五代以来的模式 , 以单栱扶壁、无补间出跳为主 , 但《营造法式》一出 , 宋金开始 , 重栱扶壁、补间、柱头均质化做法逐步占据了主流 。 安岳这处石刻也是多补间 , 补间三朵 , 建筑史上一般认为补间三朵的出现至少要到元代 , 如元初武义延福寺大殿 , 《营造法式》以心间补间两朵为定式 , 并无三朵规定 , 但检索文献 , 南宋径山寺法堂据记载 , 其心间就有三朵补间了 , 所以至迟南宋已出现了补间三朵 , 安岳这龛建筑形象所对应的发展程度 , 体现的是其他地区在宋金及之后的水平 , 看起来技术很超前 , 从朵当间距排布来看 , 应还是较真实反映木构的 , 朵当的不均 , 可能也真实反映了椽架结构关系 。
安岳新发现的这处唐代建筑窟檐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建筑形象补间三朵 , 补间、柱头已外观趋同 , 二是重栱扶壁并补间坐阑额出跳 , 斗栱层的叠枋结构解体 , 重栱扶壁配合出跳运用的比较娴熟 , 斗栱分攒的趋势明显 , 这些特征要到宋代才在华北地区流行 , 江南地区发展也比北方快 , 这些特征大致晚唐五代也出现了 , 但补间囿于心间开间大小 , 江南也未有像安岳此窟所展示的达到三朵之多的 。 由此可以看出 , 四川唐代建筑发展水平比想象的要更快 , 引领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潮流 。
在云南大理的石钟山石窟中 , 5号窟刻于南诏末(相当于唐末)的维摩诘经变图龛也有类似于安岳2号窟的斗拱建筑 , 也是补间三朵 , 但石钟山5号龛为单层龛 , 且斗拱建筑是个帐龛 , 无屋顶 , 是个室内的神龛 , 所以不能和建筑对等 , 只能算用斗拱装饰的“家具” 。
所以 ,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可确定 , 安岳此窟的建筑窟檐 , 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唐代时期 , 带斗拱的仿木石质窟檐建筑的唯一实物 , 也填补了唐代建筑的空白 , 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学术价值 。
文章图片
安岳唐窟复原推测图櫼栌落制图
链接:
补间铺作:即清式“平身科” , 位于两柱之间 , 阑额之上的斗栱 。
补间三朵的意义:一般来说 , 唐代建筑尚处于“豪劲期” , 斗栱相对后世较为硕大 , 虽已出现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的区分 , 但是补间铺作一般仅一朵 。 在唐代初期 , 由于经常使用单栱素枋交替扶壁的结构 , 扶壁层较为单薄 , 故补间不出跳 , 或只作隐栱 , 盛唐之后 , 单朵而出跳的补间逐渐流行开来 , 同时在平座铺作上开始使用与柱头铺作同质化的补间铺作 , 藉以分担平座上的荷载 。 终唐一朝 , 补间铺作主流上仍只停留在佛光寺东大殿的程度 , 北方如山西甚至宋金时期大量建筑也沿袭了唐代补间一朵的做法 。 理论上 , 补间铺作越多 , 越有利于分散上部屋架荷载 , 在有下昂 , 或者补间里转传跳至椽底的情况下 , 更是对内外荷载的平衡极为有利 , 北方很多补间仅一朵的建筑 , 如晋祠圣母殿、崇福寺弥陀殿 , 在修缮之前都能看到阑额及以上纵架显著的下弯变形 , 说明补间一朵的情况下荷载在开间中部较为集中 , 结构更容易发生变形甚至破坏 , 而多补间特别是补间三朵的情况下 , 建筑如金华天宁寺大殿、延福寺大殿则极少出现阑额以上结构变形的情况 。 安岳新发现的这座唐代窟檐补间达到了三朵 , 就超前的认识到补间对纵架荷载的分散作用 , 是一种合理的结构改进 , 由于这座窟檐表现的建筑为单开间 , 中间又要容纳为数众多的佛道造像 , 所以如果是真实的建筑 , 开间一般较大 , 达到二丈也是有可能的 , 在此情况下 , 就对柱缝纵架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所以补间增加为三朵也是顺应需求变化的 。 直到在元代时期的江南 , 补间三朵才逐渐成为成熟的铺作设计手法 , 并普遍重视补间的结构作用 , 安岳此处唐代窟檐表现出的成熟的补间三朵设计 , 至少领先其他地区300余年 , 是中国古建史上极为可贵的设计探索 。
- 【历史故事】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亮没有留下接班人吗?
- 【历史故事】廖化真的如大家想象中那么平庸吗,其实不然
- 【爱历史】《三国演义》中孙策为什么不袭击许都
- 【历史故事】一战时的圣诞休战:昨天还在拿大炮炸对方,今天就互送礼物踢足球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为何杀了无罪御史王朴
- 【爱历史】他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深得雍正的信任,为何被乾隆赐死
- 【爱历史】明朝几个皇帝都非常重视这个公主,她是谁呢
- 【爱历史】宋朝以前,中国曾经有国家能一统全国——后唐
- 【爱历史】武则天入宫12年为何一直未得到李世民宠幸
- 【历史故事】曹操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何不早点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