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刘备临终前问诸葛亮:“孔明以为马谡之才如何?”诸葛亮欣赏地说:“幼常机敏干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没

【爱历史】刘备临终前问诸葛亮:“孔明以为马谡之才如何?”诸葛亮欣赏地说:“幼常机敏干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没
文章图片
223年 , 刘备夷陵惨败 , 卧病不起 。 临终 , 他问诸葛亮:“孔明以为马谡之才如何?”诸葛亮对这突然的问题措手不及 , 欣赏地说:“幼常机敏干练 , 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备摇头:“非也 , 幼常言过其实 , 可谓华而不实!”诸葛亮愣了 , 他一向以为马谡可堪重用 , 虽然马谡身上少不了年轻气盛的莽撞 , 但假以时日 , 必可为社稷栋梁 。 想来刘备也了解他对马谡的赏识 , 因而对刘备的断语 , 诸葛亮很是犹疑 , 他踌躇着要不要给马谡说些好话 。
刘备看出诸葛亮的犹疑 , 就说:“你记得 , 留他参赞机务则可 , 但不要大用!”
诸葛亮不知是该利落地许诺 , 还是秉承真心 , 他犹豫了 , 竟说不出“是”字 。
马谡字幼常 , 是侍中马良(字季常)之弟 。 马谡家兄弟五人中 , 马良最出色 , 马谡排行最小 。 马谡兄弟都有才气 , 并称为“马氏五常” 。 刚开始 , 马谡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 , 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
当年 , 诸葛亮在荆州 , 曾与马良结为兄弟 , 而当时马谡才十几岁 , 也常常跟在二人身边 。 后来 , 马良在夷陵战死 , 诸葛亮更看重马谡 , 马谡才气过人 , 好论军计 , 诸葛亮对他很器重 , 哪怕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 , 但诸葛亮仍不以为然 , 刘备当然也知道 , 所以特交代诸葛亮 。
接着 , 刘备又耐心解释:“幼常和季常不一样 , 纵然一母同胞 , 亦有高低之分 。 季常乃循循君子 , 容得下非议谤言 , 有宰相肚量 , 这样的人才方可寄于危难 , 托于颠覆;幼常争持心太强 , 事事要争首功 , 谦逊退让不足 , 有参赞帷幄之谋 , 无独当一面之能 , 尤其不能举全功交托于他 , 他好出风头 , 难免不违令坏大局 。 ”
诸葛亮听后 , 勉强说:“是……” , 要让诸葛亮改变对一个人的印象 , 原来很难 。
随后 , 刘备忧伤说:“我这也是为幼常好……季常为国捐躯 , 壮烈赴难……便当是我的私心 , 为了季常 , 为了马家 , 也当让幼常后半生无忧 。 倘若哪一日他有负重任 , 贻误军政 , 国法无情 , 你能救得了他么?”
【爱历史】刘备临终前问诸葛亮:“孔明以为马谡之才如何?”诸葛亮欣赏地说:“幼常机敏干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没】诸葛亮悚然 , 诚恳说道:“臣深知陛下苦心 , 不敢不遵!”得到诸葛亮的许诺 , 刘备却被勾起了抑不住的悲切:“夷陵一战 , 死的人太多了……八万将士 , 一战亡身 , 唉 , 蜀汉元气大损 , 是我之过也”
夷陵之战惨败后 , 蜀汉元气大伤 , 损兵折将 , 人才凋零 , 能有马谡这种年轻才俊 , 已是万幸 。 加上马谡又是好友马良之弟 , 所以 , 诸葛亮常与马谡一起谈论军事谋略 , 诸葛亮也常被马谡的高谈阔论所吸引 。 《三国志》记载:亮犹谓不然 , 以谡为参军 , 每引见谈论 , 自昼达夜 。
刘备病逝后 , 诸葛亮掌蜀汉大权 , 他将马谡封为参谋 , 每天都和他讨论政事 , 通宵达旦 。 在他眼里 , 马谡始终就像孩子一样 , 其实已30多岁 。 可他对马谡的期望太高太热切 , 常常留马谡在身边 , 看着他 , 矫正他 , 他想塑造一个完美的马谡 , 无懈可击的马谡 。 他始终不忘对马良没有说出口的许诺 , 为了马良 , 他拼出力气去保护马谡 , 甚至已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 。
【爱历史】刘备临终前问诸葛亮:“孔明以为马谡之才如何?”诸葛亮欣赏地说:“幼常机敏干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没
文章图片
225年 , 诸葛亮南征 , 马谡来送行 。 诸葛亮问:“这次南征 , 你有何建议?”
马谡结合自己在南中越隽郡任上的经验 , 向诸葛亮提出“三策” , 说:“谡为丞相谋划三策!
一 , 平南宜速不宜久 。
二、南中叛乱虽牵连甚众 , 但究其缘由 , 亦不过是二三首恶作祟 , 南中百姓并无大罪 , 靖难除首恶而已 , 不需殄尽遗类 , 以免民心惶惑 , 陡生死拒之心 。 如此也可树季汉仁德之威 , 宽厚之信 。
三、用兵之道 , 攻心为上 , 攻城为下 , 心战为上 , 兵战为下!若能以收服人心为主 , 武功征伐为辅 , 善之善者也!譬如降服南中渠率大姓 , 定下绥靖安抚之策 , 远近之民必定望风归附 , 甚至可收归南中骁勇之兵为部曲 , 岂非因祸得福 。
诸葛亮听后 , 大赞:“幼常足知吾肺腑也!”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 , 斩雍闿 , 赦免孟获 , 以使南中人心归服 , 因而诸葛亮在世之日 , 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