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热搜里的喜剧大赛( 二 )


表面上看 , 喜剧大赛里的每一个节目都朝着受众飞奔而去 , 但事实上 , 许多创作者从未搞清楚——到底受众是谁?受众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喜剧?要回答这些问题 , 光从热搜里找几个热词 , 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
喜剧的欢笑 , 喜剧的精神
这一次喜剧大赛里的《全民运动会》不靠台词 , 也不传递能上热搜的价值观和主题 , 只有奇奇怪怪的形体表演和违背预期的动作设计 , 反倒会让人联想起卓别林的喜剧片《移民》——船上的旅客从背后看上去仿佛是在害晕船病 , 但镜头转到正面的角度时 , 原来他们正忙着钓鱼 。 镜头之间语义的解构 , 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噱头 , 也诠释了何为现代喜剧的精神——对意义的解构与生命自由的呼唤 , 其精神实质正是喜剧的 。
由此带来的提醒就是 , 喜剧的创作未必需要热搜 , 更不应该被限制在热搜的条条框框里 。 如果说去年的喜剧大赛最让人难忘的是“皓史成双” , 那么这恰恰说明 , 喜剧绝不仅仅能够博人一笑 , 它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文化品格 , 真正上升为现代人的生活智慧——哪怕只是把一对现代男女如何相识相知相爱并且克服各自缺陷勇敢相拥的故事讲明白 , 就已经能震撼观众的心 。 而这些生命的经验和经历 , 都是热搜无法告诉我们的 。
和强调教育意义的《虎父无犬子》相比 , 极度无厘头的《代号大本钟》或许才是对喜剧精神的回归——喜剧里的恶作剧被消解后 , 荧屏前后的你我都会感到悠然自得 , 方才一切的紧张都不过是生命的自由游戏 。 而另一边的独角戏《再见》则更像是为现代喜剧写下的最生动、形象的注脚 。 一个女生在等待分手后的恋人来拿行李 , 内心煎熬、焦灼 , 演员出色的表演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 更让人动容的一幕是 , 恋人离开后 , 她以书遮面 , 反复念叨着“I’mfine” , 这不正是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最佳隐喻吗?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莞尔一笑 , 并由此体验到了生命的苦涩和乐趣 , 这一切 , 都要感谢喜剧 。
我们很需要喜剧 , 因为生活的一切“重” , 都可以在喜剧的意义解构之后变得如此之“轻” 。 而喜剧并不需要热搜 , 因为喜剧的笑 , 表现的本就是人类生命在摆脱文化束缚之后的欢欣与庆贺 , 我们又何必要给自己的生命游戏加上不自由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