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光,却活成一束光!韩颖当选“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你可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力量 , 叫做盲人的力量 , 他们看不见光 , 却活成了一束光 。
9月23日 , 80后盲人韩颖成功当选“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 与胡必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羲和激光装置”项目攻关团队、“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同在一个舞台上 , 接受来自市级的重磅级嘉奖 , 展示光荣与力量 。
韩颖是谁?她为何能获此殊荣?
看不见光,却活成一束光!韩颖当选“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文章图片
韩颖参与无障碍电影放映与调研
韩颖 , 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 。 2016年起 , 她带领团队为盲人制作无障碍电影 , 创作解说词400多万字 , 制作电影300多部 , 通过数字渠道推送至全市社区 , 还原了数以万计视障观众耳边的电影世界 。
曾发起“小桔灯”助盲公益项目 , 为盲人提供规范的导医服务 , 日常导诊服务10万余人次 。 发起“无障碍电影进特校”爱心活动 , 为全国十八个省市特殊学校的孩子送去无障碍电影 , 受益学生两千余人 。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工作 , 一一罗列 , 直接也最有说服力 。 以制作300多部电影为例 , 每年平均制作50部 , 相当于不到8天完成一部无障碍电影 , 工作量之大 , 任务量之重 , 让人咋舌 。
重生:一次招募 , 改变她的一生
1980年出生的韩颖 , 在22岁 , 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 突然遭遇视网膜脱落 , 这一沉重的打击让她痛苦不堪 。 年少时 , 曾徜徉于电影世界的她 , 再也无法目睹大银幕的光影 。
缤纷的世界至此黯淡 。
2014年 , 韩颖在电台偶然听到上海市残联正在招募无障碍电影制作的志愿者 。 谁也没想到 , 此次招募直接改变了韩颖的一生 。
无障碍电影 , 不难理解 。 服务于盲人 , 用精准的文字 , 对普通影片中没有对白的画面加以描述 , 进行解说配音 , 从而帮助视障观众无障碍地理解和欣赏影片 。
“只有盲人才最明白盲人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 ”因为自己看不到 , 所以韩颖更加理解视障人士对光和影的渴望 。 2015年 , 韩颖参与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 , 从解说词撰稿做起 , 一步步成为了一名无障碍电影公益人 。
看不见光,却活成一束光!韩颖当选“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文章图片
在办公室制作无障碍电影
2016年2月 , 在上海市残联的扶持下 , 韩颖创立了公益机构“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 。 在位于徐汇区钦江路的办公室里 , 他们6年间制作了近300部无障碍电影 , 创作了超过400万字解说词 , 作品在上海全市230余个“阳光院线”社区放映点放映 。
从一个人做志愿者 , 到带领团队、发动社会力量共同从事公益事业 , 韩颖用爱和声音 , 为盲人“看”电影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 为广大视障朋友描绘出耳边的光影世界 。
奋斗:回馈社会 , 将公益活动当成一项事业
“无障碍电影是一门艺术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
一部普通影片成为无障碍电影并非易事 , 需经历解说词撰稿、审稿、配音解说、后期合成、审片等多个环节 , 制作需耗时百余小时 , 解说文稿上万字 。
看不见光,却活成一束光!韩颖当选“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文章图片
审稿审片
六年来 , 全盲的韩颖参与无障碍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 , 有超过1800小时坐在电脑前 , 借助读屏软件审稿审片;超过600个小时 , 她和导盲犬在录音棚度过 。
“量”的背后是精心打磨的“质” 。 对于无障碍电影来说 , 最难的就是如何写好解说词——要让盲人观众也能想象到电影画面 , 还要予以适当的艺术留白 , 更不能干扰电影原本的台词 。
韩颖参与制作的第一个无障碍电影《可可西里》解说词 , 是由她与合作志愿者于江整整花了三个多月、磨合了五六版稿件而来 。 电影在放映后意外收获了大量的好评 , 这也坚定了韩颖将这项公益活动作为事业持续下去的决心 。
为了提升电影的品质 , 韩颖总结了创作经验、制定了机构撰稿规范 , 并设计了细致具体的志愿者招募流程和要求 。 在她的影响下 , 一批残疾伙伴也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来 , 他们用行动告诉大家“残疾人不只是受助者 , 也可以成为助人者” 。
就在2020年 , 韩颖特别培训了一支由视力残疾人的“好声音”组成的“VIP解说队伍” , 这支队伍正是韩颖“助残扶残回馈社会”精神的写照 。
星星之火 , 可以燎原 。 现在 , “光影之声”在上海志愿者网上注册项目5个,注册人数142人 , 服务总时长26410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