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见效显著,为什么明朝建文帝不用?

何为“推恩令”?
汉朝建立前 , 刘邦封了八个异姓王 , 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和得到他们的帮助 , 分别是齐王(后改封楚王)韩信、韩王信、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 。 汉朝建立后 , 八个异姓王与刘邦之间互相猜忌 , 而且诸侯王封地很大 , 严重影响了皇权 。 刘邦寝食难安 , 不得不亲自带兵将他们一一铲除 。
【历史故事】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见效显著,为什么明朝建文帝不用?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见效显著,为什么明朝建文帝不用?】刘邦虽为开国之君 , 能力出众 , 但也是一个人 。 灭了异姓王之后 , 他又将封地赏赐给了自己的儿子、侄子封王封侯 , 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 这样自己百年之后 , 继承者与诸侯王之间不是兄弟也是宗亲 , 他们永结同心相互扶持 , 汉室江山岂不世代永固 。
可惜事与愿违 , 汉朝沿袭秦制 , 利用郡县制治理天下 。 汉初 , 天下60个郡 , 可是掌握在诸侯王手中的有40个 , 只有20个属于汉朝天子 。 严格来说 , 汉朝天子也只是一个比较大的诸侯王而已 。 并且 , 各诸侯王封地辽阔肥沃 , 掌握着大量的人口 , 实力雄厚 , 导致他们日益娇纵 , 不听朝廷号令 。
高祖时期还好 , 到文景二帝时 , 诸侯王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全和朝廷的施政 。 文帝时期 , 大臣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 , 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 。 文帝虽然接受 , 但诸侯王的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 。
景帝时期 , 诸侯王的问题越发严峻 , 景帝采用牛人晁错的建议强力削藩 。 极端的措施也导致了极端的后果 。 吴王刘濞与景帝有恩怨 , 看到削藩 , 心想迟早会轮到自己 。 于是他集合胶西王昂、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 , 一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 景帝立即调兵平定了叛乱 , 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 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 但也没有完全解决藩王问题 。
【历史故事】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见效显著,为什么明朝建文帝不用?
文章图片
到了武帝时期 , 为了加强皇权 , 削藩再次提上日程 。 但武帝也吸取了父亲景帝暴力削藩的教训 , 他采用了更加温和的方式:推恩令 。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二年 , 春正月 , 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 , 愿以邑分弟 , 其许之 。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 , 朕将亲览 , 使有列位焉 。
意思很简单:就是将诸侯王的封地分成几份由诸侯王所有的儿子分别继承 ,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 。 继承了封地的王子上报朝廷 , 还能获得皇帝亲赐的封号 。
推恩令说起来只有短短十几个字 , 解释起来也很容易 , 但它却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非常成功的阳谋 , 它直击人性中自私短视弱点 。
推恩令一出 , 获得了各诸侯国除了诸侯王本人以及嫡长子之外的所有人的拥护 , 毕竟以前封地都是嫡长子的 , 现在庶出的儿子也能继承一部分 , 能不开心吗 。 诸侯王儿子越多 , 分出去的封地就越多 , 势力也就越来越小 , 而且获得封地的王子只能封侯 , 封地也收归郡县管制 。 这样不动刀兵将诸侯国土地收归朝廷 , 也是一项德政呀 。
那么是谁提出这一政策的呢?史书上也有详细的记载 , 是汉武帝的大臣主父偃 。 主父偃出身贫寒 , 年轻的时候游历各诸侯国 , 但均不受诸侯王的待见 , 碰一鼻子灰 。 最后他来到汉朝首都长安 , 上书希望面圣 。 当天就被武帝召见 , 之后短短一年时间内 , 他就被连升了四次 , 更是成为汉武帝设在宫中内朝的大臣 。 在此期间 , 他想汉武帝提议实施“推恩令”削藩 。
主父偃虽然很有才能也受武帝器重 , 但结局并不好 。 最终因为贪污受贿 , 而被下令斩杀 , 导致全族被灭 。
【历史故事】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见效显著,为什么明朝建文帝不用?
文章图片
“推恩令”如此妙策 , 为何建文帝朱允炆不使用呢?
当然 , 先排除朱允炆不知道“推恩令”这一说 , 毕竟辅佐他的是黄子澄、方孝孺 , 他们都是文学鸿儒 , 博古通今 , 不可能不知道“推恩令” 。
首先 , 建文帝与汉武帝所处环境不同 , 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已经过文景二帝的削藩 , 藩王的实力没有那么大了 。 而建文帝除了朱元璋 , 他属于是第一代了 , 藩王手握重兵 , 地处边境 , 有守土护边的责任 。 推恩令一出 , 不仅边境危险 , 而且藩王也可以此为由拒绝推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