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首位“万元户”黄新文的返贫原因探究

黄新文 , 这个名字曾经在媒体上曾频繁出现 。 不过 , 那已经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事情了 。 而黄新文之所以曾被报刊频繁提及 ,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被视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万元户 。 不过 , 如今的他 , 早已经返贫很多年了 。
【历史故事】首位“万元户”黄新文的返贫原因探究
文章图片
而从黄新文的返贫过程中 , 我们或许会得出很多有用的人生经验 。
养猪致富
【历史故事】首位“万元户”黄新文的返贫原因探究】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 , 广东中山居民黄新文在当时的号召下 , 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贷款养猪 。 当时的中国可谓“消费潜力巨大” , 人们对农副产品存在海量的需求 。 所以 , 黄新文的选择 , 决定了在不久以后 , 自己就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
在黄新文的努力奋斗下 , 黄新文在1978年就实现了年收入过万的记录 , 在还清贷款以后 , 黄新文还结余将近6000元的收入 。 要知道 , 在70年代后期 , 一万元的收入 , 不亚于当代一个亿的冲击力 。
就这样 , 黄新文成了劳动致富的典范 , 并且被媒体采访 , 并在1979年 , 被认定为新中国的第一位万元户 。 而黄新文在致富以后 , 也开始改造了一番自己的生活条件:翻新了房产 , 还购买了电视这些电器——要知道 , 即便是在80年代 , 电视也是绝大多数家庭所消费不起的 。
之后的社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站在1990年回看1980年 , 会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 而在时代的滚滚大潮下 , 黄新文的名字也逐渐被湮灭 , 被遗忘 。
直到黄新文再度出现在大众视线里的时候 , 已经是2008年 , 此时距离1978年 , 黄新文的高光时刻 , 已经过去了足足三十个春秋 。 采访人员发现:黄新文当初花重金盖的房子 , 早已成为漏雨的危房 , 而且 , 黄新文的日子很窘迫 。
【历史故事】首位“万元户”黄新文的返贫原因探究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黄新文已经返贫了 。 之后六年后 , 采访人员去而复返 , 发现黄新文的窘迫度比照2008年 , 可谓更上一层楼 。
返贫探究
那么 , 曾经风云一时的黄新文 , 怎么就返贫了?很多见识堪忧的自媒体博主认为:本世纪初 , 黄新文因为帮人修房子摔伤 , 导致住院 , 最后因病返贫 。 甚至还有人认为:黄新文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疾病 , 现在会成为著名企业家甚至亿万富翁 。
对于这种判断 , 我只能说:胡说八道 。
其实像黄新文这样的情况 , 在中国现代史上 , 非但不是个例 , 反倒是一种普遍现象 。 事实上 , 我也走访过很多80年代的万元户 , 发现这些万元户 , 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本上在90年代初甚至80年代中期 , 就已经泯然众人 。 而返贫 , 也只是大概率事件 。
这种现象符合哲学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 , 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经济发展规律 。
因为80年代万元户 , 主体上都是农民或者没有正经工作的群体 。 因为有工作的人 , 在当时对做生意、干个体 , 存在很大的顾虑 。 所以 , 他们能够致富 , 主要的原因在于敢于做一个闯关的人 。 那时候市场巨大 , 而愿意做个体经营的少 , 所以 , 在这样的氛围下 , 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收获巨额财富 。
这和写自媒体一样 , 最初的自媒体作者 , 靠搬运都能做到月入两三万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做生意的种种好处 , 因此 , 大量有商业头脑的人涌入个体户大军 , 加上这些万元户的认知局限性 , 这一切都导致 , 随着市场相对复杂 , 这些万元户的技术水平和运营水平都处于劣势状态 , 因此 , 逐渐的 , 这些万元户逐渐在80年代中期开始“出局了” 。 到了90年代初期 , 多数万元户基本上已经被市场风格的转换而主动劝退 。
【历史故事】首位“万元户”黄新文的返贫原因探究
文章图片
少数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变故的万元户 , 在90年代继续对抗市场风格 , 返贫的也比比皆是 。
而黄新文这样的情况就是典型:随着养猪专业户越来越多 , 黄新文即不具备技术优势 , 在市场运营、调研方面也毫无概念 , 所以 , 黄新文的出局 , 是必然的 。
更何况 , 当代农业建设 , 更是提倡公司化运营甚至使用期货工具规避风险 , 甚至电商农业也产生 。 而这也导致了很多农业领域的后起之秀陷入出局状态 。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年代 , 黄新文的那点能力 , 哪有周旋余地?
所以 , 认为黄新文如果不受伤 , 就能成为企业家的人 , 不外乎痴人说梦 , 最起码 , 多半是没开过公司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