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春秋霸主晋国为何难逃分裂的命运?权臣赵盾的这项改革就是祸根( 三 )


现在灵公被弒 , 成公不能主政 。 一手左右朝局的赵盾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反攻倒算 。 新设置的公族大夫正是他蚕食公室资产 , 贴补卿族财力的马前卒 。
【爱历史】春秋霸主晋国为何难逃分裂的命运?权臣赵盾的这项改革就是祸根
文章图片
至于主动提名赵括出任公族大夫 , 这应该被视作赵盾给予赵氏小宗的经济补偿 。 也就是说为了回报嫡母的恩德 , 赵盾慷他人之慨 , 拿公室的田产做人情送给了嫡母的亲儿子 。
一个算盘打得这么猴儿精猴儿精的人会轻言放弃赵氏大宗的地位吗?不可能!赵盾在呈递给晋成公的申请里说得很清楚 , “微君姬氏 , 则臣狄人也” , 赵盾要报答的仅仅是嫡母当年将他们娘儿俩从白狄接回晋国的这件事情 , 至于赵同三兄弟曾经让嫡与他 , 赵盾可一个字都没提 。
那问题又来了 , 新设的两个职位 , 公族既尊于公行 , 油水又这么大 , 赵盾为什么不自兼公族 , 推荐赵括去做公行呢?那不一样是送人情吗?
我的答案是 , 对赵盾来说 , 巩固专政权力是第一位的 , 真金白银都是权力的衍生品 。 倘若他赵盾不能稳坐在首辅大臣的位置上 , 赵家还能大把大把地捞地、捞银子吗?要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的话 , 公行对赵盾的价值远大于公族!
【爱历史】春秋霸主晋国为何难逃分裂的命运?权臣赵盾的这项改革就是祸根
文章图片
当初 , 晋灵公与赵盾因加税问题反目成仇的时候 , 曾经摆下一桌鸿门宴伏击赵盾 。 关于这件事的原委始末 , 《左传》是这样记载的:
秋九月 , 晋侯饮赵盾酒 , 伏甲 , 将攻之 。 其右赵盾的车右 , 殆为樊哙之事提弥明知之 , 趋登 , 曰:“臣侍君宴 , 过三爵 , 非礼也 。 ”遂扶以下 。 公嗾夫獒焉 , 明搏而杀之 。 盾曰:“弃人用犬 , 虽猛何为!”斗且出 。 提弥明死之 。 初 , 宣子田猎也于首山 , 舍于翳桑 , 见灵辄饿 , 问其病 。 曰:“不食三日矣 。 ”食之 , 舍其半 。 问之 。 曰:“宦三年矣 , 未知母之存否 , 今近焉 , 请以遗之 。 ”使尽之 , 而为之箪食与肉 , 寘诸橐以与之 。 既而与为公介 ,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 问何故 。 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 ”问其名居 , 不告而退 , 遂自亡也 。 ——《左传·宣公二年传》
【爱历史】春秋霸主晋国为何难逃分裂的命运?权臣赵盾的这项改革就是祸根
文章图片
公元前607年的九月份 , 晋灵公请赵盾赴宴 , 并在宴会开始前预先布置了伏兵 。 到了宴会上 , 伏兵尽起 , 围杀赵盾 。 这时 , 伏兵中一名唤作灵辄的甲士因为早些年受过赵盾的恩惠 , 临阵倒戈 , 掩护赵盾杀出重围 , 这才让赵盾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
上述记载中 , 有这样一处细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甲士灵辄的家乡在远离国都绛邑的首山附近 。 由此推断他应征入伍之前的身份当是“野人”而非“国人” 。
这说明公元前645年晋国宣布“作州兵”之后 , 直属国君的禁卫军——公行 , 其征兵范围也随之扩大了 , 不再局限于“国人”当中 。
而对公行甲士的选拔 , 身为首辅的赵盾显然没能施加足够的影响力 , 因此 , 当灵辄倒戈护卫他突围的时候 , 赵盾甚至都认不出这个士兵就是当年接受自己恩惠的故人 。 再联想到每每为晋灵公所借重 , 用以制衡赵盾的中军副将荀林父也出身于公行长官 , 公行游离于赵氏权力体系之外的倾向就更加明显了 。
正因为赵盾没能有效地插手公行 , 晋灵公才得以保留了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 , 这也是他敢于同赵盾翻脸 , 甚至险些成功刺杀赵盾的原因 。 赵盾能在那场鸿门宴上全身而退是他运气好 , 但这不意味着他的运气会一直这么好 。 万一新上台的国君又祭出这手 , 下一次人头落地的就指不定是谁了 。
【爱历史】春秋霸主晋国为何难逃分裂的命运?权臣赵盾的这项改革就是祸根】所以 , 赵盾改变公行的领导原则 , 规定必须由卿族庶子出任公行指挥官 , 甚至纡尊降贵 , 以正卿之尊兼掌公行 , 真实的意图要盯死这支危险的禁卫军 , 绝不能让它再次成为伏击自己的冷箭!
【爱历史】春秋霸主晋国为何难逃分裂的命运?权臣赵盾的这项改革就是祸根
文章图片
自从卿族势力渗透进公行之后 , 这支曾经忠于元首、屡立战功的的威武之师就开始走向了没落和空心化 , 竟致短短几十年后便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 到公元前539年 , 也就是晋平公执政的第19个年头 , 晋国大夫叔向对到访的齐国使者晏婴坦承道:
虽吾公室 , 今亦季世也 。 戎马不驾 , 卿无军行 , 公乘无人 , 卒列无长 。 ——《左传·昭公三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