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世界军事战争史-159》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1756—1763年)是18世纪最大的一次战争 , 也是最后一次单纯的王朝战争 。 以交战国家来说 , 一方是奥地利、法国、俄国、瑞典及萨克森等一些日耳曼小诸侯国;另一方是普鲁士和英国 。 以战争的规模范围来说 , 欧洲的主要国家都被卷入 , 还有英、法在印度和北美等地进行殖民战争 , 可以说是一次有史以来的世界大战了 。 以战争的后果来说 , 战争期间 , 人口消耗100多万;欧洲大陆各国王朝政府 , 除普鲁士之外 , 全都债台高筑;法国被挤出北美殖民地 , 在印度的殖民地也失去不少 , 为大革命埋下伏笔;奥地利也元气大伤 , 哈布斯堡王朝威望跃落 , 再也挤不进强国之列了 , 也促使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 。 这次大战在欧洲大陆各国中 , 普鲁士尽管没有夺取多少土地 , 但英国将全部欧陆战斗任务全都给了普鲁士 , 普军一敌四强(瑞、俄、奥、法) , 竟不败 , 这便是大胜 。 从此 , 普鲁士军威赫赫 , 为世人羡慕 , 其国际政治地位也在上升 , 位居奥地利之上 。
【爱历史】《世界军事战争史-159》七年战争
文章图片
在这次大战之前 , 除了路易十四的战争和北方大战之外 , 18世纪的君主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王朝之战:"法国王位继承战争"(1715—1720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 , 这场战争又包括了两场"西里西亚战争" , 这是两位同于1740年登基继位的君主——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和奥地利的特利萨 , 为争夺位于普鲁士以南、奥地利之北的西里西亚而进行的战争 。 这两次作战 , 是腓特烈大帝初试锋芒 , 使欧洲列强不敢小觑 。 "七年战争"又是因西里西亚的争端而起 , 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 , 此次成为主角 , 以普、奥各组阵营作战 , 卷入各国除各有利益盘算之外 , 与奥同盟者都有畏惧普鲁士作大的担忧 。 故有"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之称 。
1756年6月 , 奥、法、俄、瑞及萨克森等国组成联军 , 并出发向普鲁士进军 。 俄军10万、瑞军2万、法军10万、奥军也以大于普军总兵力的军队指向西里西亚 , 普鲁士四面楚歌 。 然而 , 腓特烈大帝以顽强的战斗 , 各个击破的战术 , 于10月取得洛博西茨战役的胜利 , 降服了萨克森 , 打退了奥地利军队 。 在波西米亚的一次非决定性战斗之后 , 腓特烈大帝发觉自己有被围之险 , 于是迅速摆脱 。
1.罗斯巴赫战役
腓特烈大帝亲率2.3万大军 , 12天内急行军273公里 , 于1757年11月5日到达罗斯巴赫(莱比锡的西方) , 与6.4万法、奥联军决战 。 腓特烈在一屋顶观察到敌军恃其兵力绝对优势 , 正以几个纵队并列前进 , 大摇大摆 , 满不在乎 。 法军统帅苏贝西将军唯一担心的是对方溜掉 , 于是不断催促部队加速运动 , 竟不顾队形凌乱 。 于是普军以一小部分在原地掩护 , 腓特烈帝率主力向后撤 , 迂回敌侧 。 可法军以为普军又要逃走 , 便加速前进 。 这时已运动到法军暴露着的侧翼的腓特烈4000骑兵 , 在炮火掩护下 , 向正在仓促行进的法军冲击 。 仅用1小时即将法奥联军击溃 , 以550人的代价歼敌7700人 , 取得大胜 。 由于腓特烈的军队大部分是强迫服役的 , 腓特烈担心士兵逃亡 , 所以没有追击扩大战果 。 此役证实了一度在路易十四时期十分强大的法国陆军 , 正在衰落;也再次证明 , 腓特烈的战术是有效的 。
【爱历史】《世界军事战争史-159》七年战争
文章图片
2.吕岑战役
当腓特烈大帝在罗斯巴赫作战时 , 普军在西里西亚的战局又吃紧 , 于是他又向东急行军274公里 , 于1757年12月6日(另一说为5日) , 与奥军8万人会战于吕岑 。 奥军阵地长而坚固 , 正面达8公里 , 共有167门火炮 。 腓特烈的炮兵(重炮)较多 , 由于以马拖曳 , 所以运动迅速;他的骑兵也略占优势 。 普军行军矛头指向敌阵中部 , 可在接近敌阵时 , 突向右转 , 直奔奥守军左翼 , 同时又分一路去敌右翼佯攻和助攻 。 普军把所有10个要塞炮兵连全部开到敌左翼 , 以支援步兵;而步兵营也各有一门6磅炮 , 以补足炮兵火力 。 炮兵火力如此集中使用 , 这是空前的 。 战斗开始时 , 双方骑兵率先接触 , 当普军主力在奥军左翼发起总攻时 , 守军才发觉自己抵挡的才是普军主力 , 而防备敌军的奥军主力 , 此时已被调到右翼防普军的佯攻去了 。 普军主力巨炮齐鸣 , 不久奥军工事皆被炸成碎末 。 这时奥守军发现 , 在白皑皑的雪地上 , 身穿蓝色军服的普军正排着奇怪的队形向自己逼近 。 他们各营间隔50步 , 前后交错 , 呈星状排列 。 这就是历史上称为"腓特烈梯次队形"或"斜形梯队" , 形成4∶1的优势 , 奥军左翼被突破 , 又席卷右翼 。 在此役之前 , 腓特烈也使用过此队形 , 但收效不大 。 奥军残余仍在一些据点固守 , 腓特烈以猛烈炮火将其一一摧毁 。 吕岑村被普军夺下 , 奥军残部成为成群的难民 。 是役 , 双方各损失6000人 , 然奥军被俘达2万余人 , 损失火炮116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