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打破美国芯片垄断,86岁仍奋战一线

“我要匍匐在地 , 一点点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为了打破芯片垄断 , 一个86岁老太太咬牙发誓 , 竟然为中国省下万亿!
1936年 , 在广西南宁的一户人家里 , 黄令仪出生了 。 彼时 , 日军的炮火声已经在我国的多个地区响起 , 不少百姓因此流离失所 , 甚至失去生命 。
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 亲身经历了山河破碎 , 体会过朝不保夕的生活过后 , 小小的黄令仪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并对自己说:“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 。 总有一天 , 我要匍匐在地 , 一点点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历史故事】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打破美国芯片垄断,86岁仍奋战一线
文章图片
谁也没有想到 , 为了这句话 , 在此后的八十几年里 , 黄令仪一点点用双手搭起了中国芯片领域的天空 。
当然 , 对于此时的小黄令仪来说 , 她还想不到那么多 。 她只知道 , 她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读书 , 先让自己变得优秀 , 再谈其他 。
然而 , 家庭贫困 , 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 让她的求学之路格外艰难 。
母亲甚至还对她说:“一个女娃读什么书?你以后的出路是嫁人!”
看着父母的态度 , 黄令仪无助极了 。 她不想放弃读书 , 可又没办法说服父母 , 无奈之下只能求助当时村里的梁书记 , 最终在梁书记的帮助下 , 黄令仪开始了自己的读书之路 。
她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 , 于是开始如饥似渴地吸收学校教授的知识 。 多年苦读后 , 黄令仪成功考上了华中工学院 , 之后又进入清华大学的半导体系深造 , 而这也是她开始攀登“芯片”这座山峰的第一步 。
1960年 , 黄令仪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毕业 , 并回到母校任教 。
【历史故事】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打破美国芯片垄断,86岁仍奋战一线
文章图片
同时她响应国家的号召 , 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 。 她一边培育相关人才 , 一边在半导体领域深究 ,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 半导体二极管研制成功 。
黄令仪开心极了 , 这是她交给国家的第一份答卷 , 成绩无疑是完美的 。 可命运无常 , 就在黄令仪想要继续研究的时候 , 三年困难时期到来 , 黄令仪的实验室被迫停止 。
黄令仪虽然理解 , 毕竟百姓都吃不饱饭了 , 还哪有钱做研究呢?可终究是意难平 。
随后 , 她听从安排 , 来到了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 计算所的条件很艰苦 , 但心有不甘的黄令仪并不在意 。 对她来说只要能够继续搞研究 , 条件苦点算什么呢?
在这里 , 黄令仪和同事接到了国家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研制微型计算机 。
【历史故事】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打破美国芯片垄断,86岁仍奋战一线】任务虽然很艰巨 , 但是黄令仪没有退缩 。 她知道这一步对于祖国来说至关重要 , 毕竟计算机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 , 而在一些需要“保密性”的领域中 , 如果用其他国家的计算机 , 并不能放心 。
于是 , 接了任务的黄令仪带领着研究员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 , 所有人都绷紧了一根弦 。 终于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后 , 第二年 , 在黄令仪团队的努力下 , 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计算机“156组件计算机”诞生了 。
【历史故事】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打破美国芯片垄断,86岁仍奋战一线
文章图片
黄令仪交出了自己的第二份完美答卷 。 可对于黄令仪自己来说 , 她并不是很满意 。 在她看来 , 如果中国想要在计算机领域进一步发展 , 那么对于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究是必须的 。
顺着这个思路 , 黄令仪带领团队又成功研制出了集成电路的新结构 。
成果很是喜人 , 然而意外再一次出现了 。 1983年 , 因为经费的原因 ,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被迫停止 。
听到这个消息后 , 黄令仪内心悲痛不已 , 她哭了一个晚上 , 可结果没有任何改变 , 中国进入了“无芯”的年代 。
1989年 , 黄令仪在美国公干的时候恰好遇上国际芯片展览会召开 , 而让她痛心的是偌大的展览会上 , 没有一个展位是中国的!
心怀不甘的她在回国后 , 重新开始了“芯片”的研究 。 终于在2000年 , 她凭借着自己主导研发的芯片专利 , 拿下了德国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的银奖!
【历史故事】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打破美国芯片垄断,86岁仍奋战一线
文章图片
那一年 , 黄令仪64岁 , 她给祖国交出了自己的第三份答卷!
虽然已经研制出芯片 , 但国家目前没有可以大批量制作芯片的设备 。 好在在“芯片”的这条路上 , 已经不是黄令仪一个人在走了 , 2003年 , 66岁的黄令仪被“龙芯实验室”邀请 , 共同开发“龙芯”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