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汉和帝继位,宦官把持朝政,是东汉走向没落的开始

历史学家在评论东汉时期的历史 , 尤其是对汉和帝刘肇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 把他在位时期 , 即公元88年——公元106年 , 这段时期称之为“永元之隆” 。 汉和帝刘肇取得的“永元之隆” , 意思是在这段时期里 , 东汉的国力 , 当然也包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 , 都达到了东汉整个朝代的最高点 。
【历史故事】汉和帝继位,宦官把持朝政,是东汉走向没落的开始
文章图片
(没有胡须的汉和帝那就代表他是英年早逝)
当然 , 历史是不能抹杀的 , 汉和帝为此付出的心血当然值得肯定的 。 只是 , 汉和帝在开创了东汉盛世顶点之后 , 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 , 并且这个后遗症直接导致了自汉和帝驾崩之后 , 东汉皇室内部始终存在着外戚和宦官轮换着把持朝政 , 直到演变成最为激烈的汉少帝在位时期的“十常侍”之乱 , 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由明争暗斗 , 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局稳定 。
把一个好端端的东汉帝国彻底葬送 , 让天下苍生重又陷入无边的痛苦 , 造成“千里无鸡鸣 , 白骨露于野”的凄惨之状 。
【历史故事】汉和帝继位,宦官把持朝政,是东汉走向没落的开始
文章图片
(把持汉和帝朝政的总后台窦太后(剧照))
东汉自诩为是西汉的延续 。 通观西汉一朝为何没有形成宦官强权势力 , 而到了东汉却演变成宦官拥有这样高的权力呢?
这要从东汉开国时的汉光武帝刘秀说起了 , 正是刘秀非常熟悉西汉之所以颓败 , 就是因为外戚势力做大 , 最终形成王莽篡位 , 这让刘秀对外戚势力干政非常痛恨 。
他为了剥夺外戚干预朝政的能力 , 进一步强化皇帝对全国的直接统治 , 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 , 在皇宫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 。 这些宦官官位的职责 , 已经完全摆脱了西汉时期宦官只是伺候皇帝嫔妃的下人的角色 , 逐渐过渡到影子政府这样重要的岗位了 。
【历史故事】汉和帝继位,宦官把持朝政,是东汉走向没落的开始
文章图片
(汉光武帝刘秀)
继位后的汉和帝无权而且处于死亡威胁中
公元88年刘肇继位 , 是为汉和帝 , 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个很现实的事情 , 生于公元79年的刘肇登上大统不足10周岁 , 小小年纪如何处理国政呢 , 名义上的嫡母窦皇后自然顺理成章的垂帘听政了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本就是皇家重臣的窦氏家族自然把持了朝政 。
【历史故事】汉和帝继位,宦官把持朝政,是东汉走向没落的开始
文章图片
(汉和帝押宝押对了的郑众(剧照))
汉和帝每天上朝 , 只能正襟危坐一般的听大臣们各抒己见和窦家据理力争 , 让他从茫然无知 , 直到逐渐理出了头绪 , 特别是经过几年在庙堂之上的从政经验 , 也让汉和帝逐渐懂得了一些治国之道 。
特别是当汉和帝随着年岁的增加 , 他再也不能容忍窦氏家族的狂妄 , 使得他开始感觉到朕才是皇帝 , 只有朕才能号令四方 , 宣扬国威 。
当然 , 要让外戚心甘情愿的交出他们手中的权力 , 那无异于与虎谋皮 , 最好的办法 , 也是最有用的办法 , 只有利用身边人来为他实现这一目标 , 最好的人选 , 是宫女当然不行 , 那只有彻底相信先帝们给他准备好的 , 已经赋闲了很长时间的 , 围绕在他身边的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了 。
尤其是汉和帝得知窦氏家族 , 已经不满足于把持朝政 , 而是动起了野心要窃国篡位 , 直接要他性命的时候 , 这无疑把汉和帝逼到了墙角 。
汉和帝没有急躁 , 更没有消沉等待 , 任其宰割 , 坐以待毙 。 他当然要反击 。 只是 , 汉和帝知道要除掉外戚势力 , 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 因为一旦事情败露 , 不仅本人被杀 , 还会株连很多家人亲族 。
尤其是 , 窦氏把持朝政 , 权倾朝野 , 让很多大臣们有的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不敢接近汉和帝 , 虽有很多正直的大臣 , 却被窦氏以各种理由赶出了朝廷 。
当然 , 不排除趋炎附势之徒 , 心甘情愿做窦氏的鹰犬 。 这让汉和帝借助于朝廷重臣的力量除掉窦氏 , 简直不可能 。 他只有把唯一的 , 也是最后的希望押在和他朝夕相处的宦官们身上了 。
【历史故事】汉和帝继位,宦官把持朝政,是东汉走向没落的开始
文章图片
(汉和帝剧照)
在关键的时候选对关键的人真的非常重要
有了心机的汉和帝 ,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 , 他发现中常侍、钩盾令郑众 , 为人坦诚 , 在朝廷之上从不于窦氏起舞 , 便利用俩人相处的机会 , 突然向郑众表明心迹 , 采取一些极端办法 , 比如下跪(这是笔者臆测 , 杠精请绕开) , 这还得了 , 皇帝向宦官下跪 , 这让郑众惊讶不已 , 赶紧先跪下来 , 山呼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