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父母再给“自己”一次提升的机会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阿德勒曾经说过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 ,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道防线;衡量教育是否成功 , 关键在于我们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是否都让他感受到了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而我们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对另外一个生命的影响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 父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还要重要 , 在学校 , 那些重视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比没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孩子性格要开朗的多 。
在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 , 真的是特别捣蛋 , 在上课的过程中 , 为所欲为 , 完全不懂得要遵守课堂纪律 , 在班上想喊就喊 , 大吵大闹 , 完全不会写字 , 拿到笔就乱画父母在孩子来上学之前就先跟老师打好关系 , 说到 , 从小 , 他们忙于工作 , 就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 , 等到孩子4岁才接回来 , 结果发现孩子的行为特别多 , 在这4年中 , 孩子经历过什么我们可想而知 , 等到孩子长大了再来教育 , 往往很多行为习惯已经形成了 , 现在父母每天都期望孩子一天天都能够有所进步 , 哪怕一点点 。
可见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离不来父母的教育 , 而在教育孩子的同时 , 我们也在教育自己 , 也是提升自己 。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父母再给“自己”一次提升的机会
文章图片
一、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父母再给“自己”一次提升的机会】你的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 我们总是去强加灌输孩子的思想 , 在给予孩子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 , 却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内心需求 。 更多的时候 , 父母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的好坏 , 而忽略到孩子的其他需求 , 也就是现代家庭教育之中的常见弊端 。
有时候 , 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并不难 , 在幼儿园快放学的时候 , 有个孩子刚洗完手 , 就跟老师说了一句话 , 老师击掌 , 这时候另外一个小朋友就说了 , 你手都是湿的 , 干嘛要击掌啊 , 老师还是笑笑的跟她击掌 , 击完掌她特别开心 , 为什么呢?原来每天早上来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跟老师来一个Givemefive , 但早上她来的比较晚 , 就没有跟老师击掌 , 这时候的孩子的需求就是想跟老师击掌 , 很简单而已 。
在搭地铁的时候看到一对父母 , 孩子想要爸爸抱着她看下外面的花 , 但爸爸很不耐烦的说自己坐着就好 , 抱你很累的 , 孩子还是坚持着 , 爸爸 , 爸爸 , 你抱抱我看看外面嘛 ,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看外面呢 , 很简单啊 , 她只是想看看花而已 , 我们总是用大人的思维来判断孩子 , 而往往忽略了孩子最简单最直接的需求 。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父母再给“自己”一次提升的机会
文章图片
妈妈:补习班还是上全脑的比较好 , 能够变聪明 ,
孩子:可是我想学足球啊!
妈妈:教室快到了 , 你自己走过去就行了
孩子:可是我想妈妈陪着走到门口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 , 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是独特的 , 孩子更是如此 , 每个孩子也都是不同的 。 家长要了解孩子心理真正的需求 , 孩子在他生命成长的过程中 ,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 作为父母 , 我们不是替孩子解决事情的人 , 而是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的面对遇到事情后要如何积极的去应对和解决事情 , 听听孩子的意见 , 适当让孩子做主 , 只要不涉及到危险 , 适当的孩子做个小主人 。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父母再给“自己”一次提升的机会
文章图片
二、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
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 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 ,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有时候 , 往往也会恨铁不成钢 , 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效仿 , 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往往都会影响着孩子 , 作为一个好家长 , 我们在发现孩子问题的同时也要反省自己 。
可能有些家长就会想说 , 为什么要反省自己呢?
1、身教比言教在家庭中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父母教育孩子 , 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 但是没有实际行动 , 父母的一举一动对于孩子来说 , 都是榜样 , 很多父母很喜欢对孩子进行说教 , 而孩子懂这些抽象的道理吗?孔子说:"其身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 。 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记得 , 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 , 也在教育儿童 。 你们怎样穿戴、你们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 , 怎样哭 , 怎样笑……这一切都对儿童有重要意义 。 "我们的言行举止 , 甚至对待服务员的样子 , 都是能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判断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