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于谦有多牛?如果不是他力挽狂澜,明朝276年的历史大概只剩零头( 二 )


而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 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一声大喝 , 顶着巨大的压力力排众议 , 做出了一个对明朝最有利 , 但是对自己却最危险的决定:坚守北京 。
口号当然好喊 , 那么 , 凭什么能够守住北京呢?要知道 , 中国数千年历史中 , 早有无数生动而惨烈的事实表明 , 中原城池一旦被敌人攻破 , 城内百姓和达官贵人的必然是极为惨痛的后果 , 满城被屠也并非不可能 。
因为 , 只相信自己弯刀和快马的草原民族 , 从来不会对城池内的人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 他们只会掠走他们的妻女 , 抢劫他们的财富 , 曾经辉煌的建筑则沦为断壁残垣 。
早已功成名就的诸多明朝大臣们 , 当然知道北京一旦无法坚守后 , 他们将面临的惨烈后果 。 所以 , 于谦的这一决定 , 几乎将自己推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
要知道 ,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 , 南迁固然丢人 , 但是丢的是明朝的人 , 是明朝皇帝的人 , 他们这些大臣即便到了南方 , 依然高高在上 , 依然大权在握 , 依然能维持荣华富贵 。 相反 , 留守北京不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 甚至还有国破家亡的危险 。
而于谦接下来的举动 , 更是彻底将自己置于死地:为了能够守住北京 , 在没有皇帝群龙无首的情况下 , 于谦一方面布置防御 , 一方面直接拥立了新的皇帝 , 以示坚决抵抗 , 决不妥协的决心 。
正所谓鸟无头不飞 , 蛇无头不行 , 对于群龙无首的明朝朝廷而言 , 最需要的当然是有一个带头人和主心骨 , 由于封建王朝的限制 , 这个人只可能是皇帝 。
所以 , 于谦为了防止瓦剌利用被俘虏的明英宗要挟明朝 , 同时也为了给大家树立一个主心骨 , 于谦另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 , 这个皇帝就是著名的景泰帝 。
【历史故事】于谦有多牛?如果不是他力挽狂澜,明朝276年的历史大概只剩零头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于《忘川风华录》手游
紧接着 , 于谦几乎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 他一方面坚决惩办以王振为首的奸臣太监们 , 得罪太监集团 , 一方面开始全力应对迫在眉睫的瓦剌进攻 。
大概有些人确实是天生的统帅 , 几百年后的毛主席如此 , 于谦同样是这样 。 文人出身、从未带兵打仗的于谦 , 再次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
十万火急之下 , 于谦的所有决定 , 几乎都是最佳选择 。 在下达调集各部驻军进京勤王 , 加紧制造武器 , 对京城留守的军队进行大练兵 , 将通州的几百万的粮食几天之内运至京城解决粮草问题的同时 , 于谦对瓦剌的进攻也有了方略 。
深刻分析蒙古骑兵和明军的优劣之后 , 于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与敌人野战 , 而是引诱瓦剌军队进攻京城 , 充分利用明军以逸待劳和城池坚固的优势击败对手 。
然而 , 守城虽然拥有诸多优势 , 但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方式 。 因为这意味着 , 进攻的对手可以失败100次 , 但只要成功一次 , 守城的一方就将彻底失败 。
京城拥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 , 它能否守住 , 直接关系到明朝的生死存亡 , 所以 , 于谦的这一决定可谓十分大胆 。 为了鼓励明军 , 于谦甚至考虑到了用巷战的方式对抗瓦剌大军 。
正是于谦极为坚持的态度 , 临危不惧的安排 , 包括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正确的战略布局 , 最终 , 这场堪称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京城保卫战 , 以明军的胜利宣布告终 。
【历史故事】于谦有多牛?如果不是他力挽狂澜,明朝276年的历史大概只剩零头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于《忘川风华录》手游
这也意味着 , 在明朝建立60多年后 , 明朝第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 靠着于谦的力排众议和正确指挥 , 明朝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
从此之后两百年 , 明朝的首都就再没有遇到过敌人的直接威胁 , 大一统王朝的明朝没有偏安一隅 , 更没有灭亡 。 可以说 , 正是于谦的这一举动 , 为明朝续命200年 。
在京城保卫战中于谦的表现 , 其实并不是偶然 , 更不是突然出现的 。 因为 , 从23岁考取进士以来 , 于谦就是这样一个刚正不阿、为官清廉、能力出众的官场“异类” 。
事实上 , 在成为兵部侍郎之前 , 因为为人刚正 , 为官清廉 , 在官场上于谦一直被权贵们极力排斥 。 也因此 , 虽然政绩卓越 , 饱受百姓爱戴 , 于谦却在山西、江西、河南等多地任地方官数十年 , 始终难以获得应有的升迁 。
然而即便如此 , 身在浊世的于谦从未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 更没有就此沉沦 。 他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姿态 , 以无比坚韧的态度 , 做好自己份内之事 。 数十年如一日的于谦 , 早已用无可辩驳的事实 , 诠释了什么叫出淤泥而不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