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在初中课本有这样一首备受争议的古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其中那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引发了很多网友的争论 。
有网友表示 , 自己很清楚地记得 , 上学的时候学习的是“斯人” , 但是也有网友表示 , 从来就没有什么“斯人” , 记得斯人的都是受到了电视剧的影响 , 因为在曾经爆火的电视剧“甄嬛传”中 , 就曾经说过“斯人”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文章图片
随后人教社编辑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出来回应 , 称其查找了曾经三版的初中语文教材 , 从来都是“是人” , 根本就没有“斯人”的版本 。
此回应一出引发一片哗然 , 让部分坚信自己曾经学习的是“斯人”的网友 , 开始怀疑是不是记忆出现了偏差 。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表示 , 自己肯定不能记错 , 因为当初老师还特意解释了这个“斯”字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文章图片
而记忆中一直是“是人”的网友 , 开始纷纷表示“看到了吧 , 本来就没有什么斯人” 。
于丹回应“斯人”引热议 , 其实三本教材中都曾有过“斯人”因为网络上的对“斯人”和“是人”的争论很大 , 一时间也不知道是教材改版了 , 还是大家的集体记错 。 于是有人专门采访了于丹老师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文章图片
相信曾经看过百家讲坛的学生 , 对于丹老师并不陌生 。 作为北师大的教授 , 于丹老师自己的看法 。 她认为 , 现在考据到底是“斯人”还是“是人”的意义并不大 , 这个争论应该交给学术界的人去研究 , 我们普通学生就知道其中的含义就可以了 。
不得不说 , 于丹老师的回复十分有技巧 , 毕竟在这个问题上 , 不管是支持“是人”还是“斯人” , 都会引发争论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文章图片
不过对于部分网友来说 , 曾经学习过且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文章 , 现在收到了人们的质疑 , 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 所以很多网友还是想要探寻真相 , 难道教材中就没有过“斯人”的版本 , 真的是大家“集体失忆”了吗?
还真不是 , 有来自北京的一位网友 , 晒出了19版的语文教材 , 上面确实是“斯人” 。 随后还有网友晒出了其他两版教材 , 都是使用的“斯人” 。 也还坚持是“斯人”的网友们一个真相和清白了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文章图片
曼德拉效应屡次出现 , 是记忆出错吗?其实不仅仅是《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这一首古诗 , 现在学生们学习的书本中 , 有很多古诗的读音还有个别字 , 都和之前学生们学习的有一定的偏差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就比如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有一首古诗 , 叫做《山行》 。 在以前很多学生的记忆里面 , 第一句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 当年读作xia , 但是现在的学生们学习的已经是xie了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文章图片
还有《过华清宫》中的名句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当初是读的是ji , 现在读qi 。 但是你说是以前的学生记错了吗?那肯定不是 。
有一位家长发现自己上学的时候学习的是古诗《锄禾》 , 现在却变成了《悯农》 。 难道又是曼德拉效应 。 其实并不是 , 也是因为教材出现了改动 , 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差别 。
据此 , 教材出版方也做出回复 , 是因为要更尊重“原文” 。 尊重字原本的读音和意思 , 所以现在很多古诗都出现了细小的差别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文章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的进步 , 教材出现了改版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 但是不能因为改版 , 就否定了过去的读音 , 这相当于抹掉了以前学生们的记忆 , 自然会让人心里不舒服 。
语文古诗的比重越来越高 , 学生们要多重视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发现了 ,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版 , 古诗在整本教材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 而且还增加了很多需要学生们背诵的文章和古诗词 。
继于丹回应“斯人”后,曼德拉效应再次出现,锄禾成“悯农”?
文章图片
古诗词和文言文 , 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 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最好证明 。 学生们不要抱怨语文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太多 , 多试着去理解 , 了解当初的故事背景 , 也能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 , 毕竟在学习阶段 , 得语文者得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