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夺门之变发生时,手握兵权的于谦没有杀明英宗有5大原因

大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到十七日早上 , 宫廷之中发生了一场政变 , 在明代宗朱祁钰病重还无子的情况下 , 投机派大臣徐有贞、武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拥戴被囚禁在南宫中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 史称“夺门之变” , 又称“南宫复辟” 。
这场政变最倒霉的莫过于明代宗朱祁钰和于谦这对君臣 , 本是病重的代宗 , 被废为郕王 , 不久后病死 , 于谦则是因为“迎立外藩”罪名被杀 。
明代宗还好点 , 在土木堡之变以后 , 他由郕王临危受命升级为皇帝 , 力挽狂澜 , 使得明朝没有南迁 , 但是登基以后吃相不太好看 。
刚开始不愿意让太上皇明英宗归国 , 归国以后也不愿意将帝位还给英宗 。 而且还将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掉 , 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
【爱历史】夺门之变发生时,手握兵权的于谦没有杀明英宗有5大原因
文章图片
结果一年以后 , 太子朱见济早夭 , 正是因为明代宗病重无子 , 还不复立朱见深的储君之位 , 才引发了夺门之变 , 可以说他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 , 多少有点咎由自取的意思 。
于谦则是“天下冤之” , 这位轻君重社稷的千古名臣 , 不只是在土木堡之变以后 , 为大明江山力挽狂澜 , 于大明有着再造之恩 , 更是一心为国为民 。
在明代宗病重 , 不立储君之际 , 于谦与其他大臣 , 还商量着一起为明英宗儿子朱见深复太子之位努力 , 在夺门之变以后 , 于谦手握兵权 , 更是没有反抗 。 反而任由英宗处置 , 最终落得一个身死的凄凉下场 。
那么于谦为什么不选择反抗呢 , 今天宋安之来具体分析一番 。
一、先来说说夺门之变前夕的局势 , 于谦为何想复立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
【爱历史】夺门之变发生时,手握兵权的于谦没有杀明英宗有5大原因
文章图片
在明代宗病重无子期间 , 当时朝堂之上分为几派意见 , 最成功的一派自然是以徐有贞为首的投机派 , 要拥戴太上皇明英宗复辟 , 而且是如愿以偿 。
圆滑派以大学士王文为代表 , 善于揣摩明代宗的心思 , 认为代宗肯定不愿意立自己废过太子之位的朱见深 , 那么可以立除却明英宗系 , 血缘最近的襄王朱瞻墡的世子为太子 。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明代宗往上 , 他父亲明宣宗只有他和哥哥明英宗两个儿子 , 代宗就一个儿子朱见深还是早夭 , 等于绝嗣 。 明英宗倒是有几个儿子 , 不过代宗废过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 兄弟两个仇恨很大 。
而再往上 , 明宣宗父亲明仁宗只有三个嫡子 , 嫡长子自然是后来继位的宣宗 。 嫡次子是越王朱瞻墉 , 是无子死于正统四年 。 嫡三子是襄王朱瞻墡 , 襄王的威望很高 。
【爱历史】夺门之变发生时,手握兵权的于谦没有杀明英宗有5大原因
文章图片
早在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 , 人心惶惶之际 , 刚开始被视为临危受命的最佳人选是襄王而不是后来的明代宗朱祁钰 , 不过襄王拒绝了 。
可以说襄王一脉 , 是当时距离帝系最近的一脉 , 明英宗一脉则本身为帝系 , 不过明代宗不喜欢英宗这一脉 。
于是王文一派自作聪明地上了一道奏疏 , 其实的关键是“早择元良” , 而不是“早建元良” , 让明代宗选择储君 , 这个意思其实很明显了 , 不过代宗并没有同意 。
顺其自然派则是以李贤为代表 , 想等到明代宗驾崩以后 , 再迎出太上皇明英宗复位 。
务实派则是以于谦、王直、商辂等大臣为首 , 想要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 认为朱见深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 而且这个皇位本该就是朱见深的 。
【爱历史】夺门之变发生时,手握兵权的于谦没有杀明英宗有5大原因
文章图片
他们以三元及第的商辂负责起草奏疏 , 其中有着一句很有深意的话:“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 , 当立章皇帝子孙” 。 意思是明宣宗就二子 , 你老二明代宗无子 , 当然不能选择其他藩王之子 , 只能选择老大明英宗的子嗣 。
当时这道奏疏写完已经是正月十六的晚上 , 来不及上奏 , 只能等到第二天 , 参考明代宗不同意王文一派的请求 , 很有可能代宗会同意这一请求 , 可惜的是十六日晚上就发生了夺门之变 , 到了十七日早上便成功 , 所以代宗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 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题 。
二、于谦如果出兵镇压 , 最直接的在于 , 他想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 明朝还会陷入巨大的动乱之中 。
先来说说 , 于谦有没有反抗的能力?
【爱历史】夺门之变发生时,手握兵权的于谦没有杀明英宗有5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