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一副形象

曾、左的内心都是很活泼的 , 而且也是段子手 。 但是曾国藩要扮演道德权威的角色 , 左宗棠则因为未中进士 , 有自卑感 , 在官场上表现得霸气十足 , 这两种脸谱化的形象掩盖了他们是段子手的事实 , 真正的大人物 , 生活中多半也应该是有趣的 。
曾左之间的恶搞多是野史
单个去看曾、左 , 两人均属阳刚之性 , 骨子里都有股湖南人倔强敢顶的蛮劲 。
走进日常生活中比较去看 , 曾国藩与左宗棠之不同 , 犹如一枚硬币的阴阳两面 。
两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一副形象?
胡林翼跟曾、左交往最近 , 关系最亲 , 他有一个亲身交往观察后的真确描述:曾、左平日里都是幽默风趣的性情中人 , 而且这种性情是与生俱来的 , 终身都没有改变 。
《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如此记录了这段情节:
胡林翼每曰:涤帅德高而谨慎之过 , 季高才高而偏激之过 , 咸性情之所独至 , 不能易也 。
【历史故事】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一副形象
文章图片
胡林翼最有资格评价曾、左
尽管曾、左天生性情一样 , 但两人留给后世观感却完全不同 。 造成分别的原因是 , 左宗棠遵从自我天性 , 以真实、本我面貌行世;曾国藩压抑天性 , 以超我形象示人 。
两人因性格、气质基本相反 , 言行风格总是大异其趣 , 越到后来越发明显 。
左宗棠看不下去 , 有时故意跟曾国藩恶搞 , 以玩笑、戏谑的方式 , 来化解曾氏人为制造出来的庄严与神秘 。
轶史记载 , 曾国藩有次给左宗棠写信 , 出于谦让用了“右仰”以示客套 。 这本是人际礼节 , 再正常不过 , 左宗棠却很是不快地说:“他写了‘右仰’ , 难道要我‘左俯’不成!”
又有轶史披露 , 曾国藩去世后 , 朝廷赐谥号“文正” , 左宗棠听说后 , 嘟囔说:“他都‘文正’了 , 我岂不成了‘武邪’?”
还有一副多处被引用 , 至今已无法确切考证作于何时的对联 。
曾国藩出上联:
季子自鸣高 , 仕不在朝 , 隐不在山 , 与吾意见常相左 。
左宗棠对下联:
藩臣当卫国 , 进不能战 , 退不能守 , 问他经济有何曾?
还有一次 , 两人题联互讥 。 曾国藩说:“替如夫人洗脚 。 ”左宗棠马上对:“赐同进士出身 。 ”
上述轶史基本出自后人的杜撰 , 因为没有一处能找出对应的史实来加以印证 , 而且具体情景细节 , 也经不起研究推敲 。
左景伊在《我的曾祖左宗棠》一书中就表示 , 他不知道有上述对联 , 祖上也没有文字记载 , 在相关正史中没法查到 。
虽然查无实事 , 但编得比较符合曾、左的性格逻辑 , 倒也不无价值 , 毕竟 , 它有助于后世立体地了解曾、左的“民间形象” 。
因为 , 正史记载虽有不同 , 但与轶史、传闻异曲同工 。
左宗棠是诸葛亮的脑残粉
咸丰五年(1855年)起 , 曾国藩与左宗棠开始频繁通信 , 两人一直以“仁兄、大人、阁下”互称 。 在左宗棠方面 , 是据实称呼;在曾国藩方面 , 是自谦 。 自谦是清朝人遵循的惯例跟规矩 , 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的优良传统 。
曾国藩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后 , 左宗棠还是一等恪靖伯 , 官阶品级低出一等 。 根据清朝规矩 , 官阶品级低出者须自称“晚生” 。
或许 , 左宗棠在常年交往的过程中 , 心理记忆已经将被自己两次救过的曾国藩 , 看成了“贤弟” , 他一时间对“晚生”之称不能习惯 , 写信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我比老兄只小一岁 , 可以算作是同龄人 , 说不上是“晚” , 还是自称“愚弟”合适吧 。
惟念我生只后公一年 , 似未为“晚” , 请仍从弟呼为是 。
曾国藩知道 , 他在跟自己开玩笑 , 何况 , 在左宗棠这个心地正直的大才面前被尊称为“老师” , 他有点心虚;加之历年来被左宗棠批评的次数过多 , 形象秘密全无 , 权威根本树立不起来 , 因此故意装作认真地说:“恕汝无罪 。 ”这句话是当时流行的戏台词 。
可见 , 两人都当场面上的称呼是演戏 , 私下里更喜欢以真性情交往 , 并没有真拿它当回事 。
曾国藩喜欢跟部下开玩笑 , 《水窗春呓》记载了李鸿章的一段回忆 , 可以侧证 。
李鸿章说:“在营中时 , 我老师总要等大家同时吃饭 。 饭罢 , 即围坐谈论 , 证经论史 , 娓娓不倦 , 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 。 吃一顿饭 , 胜过上一回课 。 他老人家又最爱讲笑话 , 讲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 , 个个东歪西倒的 。 他偏不笑 , 以五个指头作把 , 只管捋须 , 穆然端坐 , 若无其事 , 教人笑又不敢笑 , 止又不能止 , 这真被他摆布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