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康熙为他树碑,乾隆为他提匾

俗话说:“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 。 ”百姓犹如水 , 官员犹如舟 。 作为一名官员 , 身兼要职 , 手握权力 , 自然应为百姓着想 , 设身处地地为百姓谋取福利 , 使得百姓生活变得更好 , 受百姓敬仰爱戴;如果官员徇私舞弊 , 滥用职权 , 这样的人丑陋的嘴脸早晚会被揭露 , 也会被百姓推倒 。 今日我们便要介绍一位清朝时期的官员 , 其属于前者 , 两袖清风 , 生活节俭 , 康熙曾为他树碑 , 乾隆曾为他题匾 , 死后更是有不计其数的人为之送行 。
【爱历史】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康熙为他树碑,乾隆为他提匾
文章图片
这样的官员在清朝着实较少 , 清朝官员贪的现象随处可见 , 历史第一贪官便出自于清朝 , 其名和珅 。 与这些蛀虫对比 , 清官令人钦佩 , 他就是有“天下第一廉吏”这一美誉的于成龙 。 这个称号是康熙封的 , 康熙是千古一帝 , 做事公明公正 , 他对于成龙有如此之高的评价 , 可见此人的清廉是货真价实的 , 现如今更是有多部影视作品曾介绍过于成龙的生平功绩 。
【爱历史】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康熙为他树碑,乾隆为他提匾
文章图片
清朝时期 , 若非八旗子弟 , 或者有高官举荐 , 那么想成为一方官员 , 需要参加科举考试 。 年纪轻轻的于成龙满怀壮志 , 参加科考 , 血气方刚的他揭露腐败问题 , 却只得到了副榜贡生 。 本有可能入朝为官的他在参加会试后 , 毅然回家 。 在他35岁时乡试落榜 , 44岁时进入国子监 , 毕业之后 , 不曾想被分配到一个穷乡僻壤 , 在此地担任一个县令 。 即便如此 , 于成龙也没有灰心丧气 , 历时三年 , 他将此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 在全省都出了名 。
【爱历史】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康熙为他树碑,乾隆为他提匾
文章图片
后来 , 于成龙升官加职 , 工作的地方自然有所改变 。 当地百姓不舍得于成龙离开 , 跟随其上百里 , 只希望于成龙可以继续担任此地县令 。 奈何皇命难违 , 于成龙就此前往四川合州 。 合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 , 与于成龙之前管辖的地方一样 , 都是荒凉之地 。 于成龙做事严明 , 踏实肯干 , 他在合州进行土改 , 并严格管理治安 , 将作奸犯科的人统统抓了起来 , 合州渐渐变得繁荣富强 , 发展欣欣向荣 。
于成龙因屡创佳绩 , 又被升官 , 成为布政使 , 主管财政大权 。 为了不让自己沉迷利益之中 , 也为了不让下属被利益蒙蔽双眼 , 他写下了一幅这样的对联:“累万盈千 , 尽是朝廷正赋 , 倘有侵凌 , 谁替你披枷戴锁?一丝半粒 , 无非百姓脂膏 , 不加珍惜 , 怎晓得男盗女娼?”通过对联 , 于成龙时刻提醒自己 , 让自己做一个清廉公正的官员 。
【爱历史】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康熙为他树碑,乾隆为他提匾
文章图片
三年之后 , 于成龙再次升官 。 康熙皇帝久闻于成龙的事迹 , 在一年之后将其召见 , 并称于成龙是“今时清官第一” 。 仅仅两年的时间 , 于成龙步步高升 , 已成为两江总督 。 即便如此 , 于成龙依旧不忘初心 , 他上任期间不搞花哨的东西 , 也不耀武扬威 , 悄悄赴任 。 上任之后 , 他立刻关注民情 , 将自己的俸禄捐献出来 , 供灾民使用 。 自己却啃食米糠野菜 , 更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作“于青菜” 。 于成龙平日里喝不起茶叶 , 只好使用槐树叶子泡水 。
【爱历史】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康熙为他树碑,乾隆为他提匾
文章图片
《清史》曾记载于成龙的饮食生活:“日食粗粝一盂 , 粥糜一匙 , 侑以青菜 , 终年不知肉味 。 ”“无从得蔬茗 , 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 , 树为之秃 。 ”连门前的槐树叶子都被拔光 , 他也没有贪污民脂民膏 , 购买茶叶 , 享受生活 , 可见于成龙为官的作风 。
【爱历史】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康熙为他树碑,乾隆为他提匾
文章图片
一个官员离世之后 , 会有专门的官员清点遗物 。 于成龙死后 , 负责此事的官员调查之后 , 发现于成龙家中一贫如洗 。 作为手握重权的大官 , 家中却是这样一番场景 , 令人唏嘘的同时 , 也让同僚有所感伤 。 康熙皇帝打破常规 , 为其树碑 , 并亲手写下题匾 。 后来 , 乾隆皇帝登基 , 他早就听闻于成龙的事迹 , 为其写下“清风是式”的牌匾 。 两任皇帝都对于成龙赞不绝口 , 百姓的反应同样如此 。
【爱历史】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康熙为他树碑,乾隆为他提匾】在于成龙死后 , 万人送行 , 泣不成声 , 这也在清史中有所记录:“卒之日 , 金陵人为之巷哭 。 相率香灯祭与寝 。 日几千百人 , 衙舍至不能容 。 远近闻之 , 皆辍市 , 如丧其亲……士民数万人步二十里外 , 伏地哭 , 江干江水声如不闻 。 公之得吏民之心 , 江宁人谓数百年来无能如此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