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李世民14个儿子,12个下场凄惨,只有他得了善终有何内幕】唐太宗李世民 , 能够说是中国历史上比拟少有的明君 。 创始了大唐贞观盛世 。 让中华民族扬名世界 。 唐太宗活了52岁 , 在位23年 , 在中国历代的皇帝中不算是短命的 , 毕竟刚刚50多岁 , 依照古代的规矩来说 , 没有到60岁的人 , 都属于夭 。 三皇子 , 吴王李恪 , 太子李承乾被废以后 , 李世民向立李恪为太子 , 但是长孙无忌从中作梗 , 陷害李恪 , 结果李恪蒙冤死于狱中 。
文章图片
然而 , 作为皇帝,唐太宗当然是英明神武,但在挑选继承人方面却有点儿混乱,十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问鼎皇位的有四位,按照长幼依次是:长子太子李承乾,三子吴王李恪,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 。 除了李恪母为隋炀帝女,其余三位都是长孙皇后所生 。 长孙无忌借着办理房遗爱谋反案 , 是长孙无忌把李恪也牵扯进来 , 与其他案犯一并处死 。
文章图片
此外 , 长孙无忌乘机大搞株连 , 威逼利诱案犯 , 暗示他们供出所谓"后台" 。 在他一手操控之下 , 案子越来越大 , 涉及人数越来越多 , 大批与长孙无忌有过节的人都被牵扯进来 , 无辜受难 。 李世民的弟弟荆王李元景 , 李世民的女儿巴陵公主、驸马柴绍武等被赐死 , 唐朝名将薛万彻被斩首 , 李世民的堂弟、任城王李道宗被流放 , 死在途中 , 名将执失思力被流放 , 死在外地 。
文章图片
李世民14个儿子里最有头脑的不是李恪、更不是李治 , 而是那个平凡无奇的李福 。 李福是不是真的平凡无奇我们不得而知 , 但可以在李世民家这么剧烈的斗争中置身事外、做个安定王爷 , 没有被漩涡卷进去 , 足以阐明李福不是个普通人 。 何况到了武则天掌权 , 李福还是可以安然无恙 , 这就更不普通了 。 可以在激流中洁身自好的才常常是那个最凶猛的 , 最能让人惊叹的王 。
文章图片
李恪出身贵胄 , 母亲隋朝如意公主 , 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 , 其曾祖父亦是西魏开国功勋、八大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 , 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 , 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 。 出身如此之好 , 为何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呢?
文章图片
据说 , 李世民曾打算将皇位传给三子 , 说李恪最像自己 。 他登帝位 , 肯定会继承李世民政治上的做法 , 延续贞观盛世 。 不过最后又怎么没有传位李恪呢?因为他所倚重的都是李世民这个朝堂的人 。 但是李恪对自己贞观的做法的继承是否延续 , 李世民是怀疑的 。 这不利于自己今后江山长治久安 。
对于很多中国人关于各个朝代的皇帝评价来说 , 唐太宗是一个很英明的皇帝 , 他开创了贞观之治 , 算是很牛的一个皇帝了 。 但是呢 , 和许多皇帝一样 , 他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也犯了很多错误 , 甚至可以说 , 就是因为他选择了懦弱的晋王李治 , 所以才导致最后武则天踢翻了唐朝李氏皇族的宝座 , 终结了李唐王朝 。
文章图片
所以 , 这个事情李世民也很清楚 , 自然要考虑到政局的稳定 。 因此 , 还是想着把李恪放在亲王的角色上 , 希望李恪可以成为李治时代的护国柱石 。 但可惜 , 永徽年间 , 李恪竟然被查出了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的谋反之案 , 最后就被杀掉了 , 真是可惜啊!
文章图片
李世民临死前强调儿子的"仁孝":"太子仁孝 , 公辈所知" , 我儿子就是这个样子 , 你们心里清楚 , 所以务必要尽心辅佐他 。 "仁孝"不是"仁爱孝顺"的意思?又能有什么问题?说白了 , "仁孝"只是一个委婉的说法 , 讲得难听点 , 唐太宗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是"懦弱" 。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 如今李治坐上龙椅 , 原来对他太子之位有威胁的魏王、吴王及其党羽应该都会被清算 , 谁让他们站错了队呢?这个过程从贞观末年就已经开始 , 诛杀刘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 褚遂良无中生有 , 诬陷刘洎 , 李世民听闻后 , 竟对马周置若罔闻 , 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刘洎诛杀 。
- 【爱历史】为何燕云十六州宋朝300年都收复不了,明朝一年就收复了
- 【历史故事】比岳飞死的还冤的宋朝名将,惨被后世骂了千年,子孙被迫改姓求生
- 【爱历史】专家打开朱元璋儿子陵墓,揭开明朝最残忍一幕,实在令人发指!
- 【历史故事】他称帝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直接用自己姓氏,一说名字家喻户晓
- 【历史故事】都说朱元璋严酷无情,一群曾经的对手们表示朱皇帝还是很仁慈的
- 【历史故事】安禄山连唐玄宗都不屑一顾,却唯独忌惮这位宰相,究其何因?
- 【历史故事】历史上最牛的太监,曾成功处理千古谜案,权倾天下却又受人敬仰
- 【就爱时尚】中年女人怎么才能穿出“高级感”,这四个小技巧让你变身富太太
- 【爱历史】马超临死前说了一句遗言,40年后却坑了刘禅,致使蜀汉国运断绝
- 【爱历史】汉末三国第一义士,比关羽更令人敬仰,备受史家赞许但却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