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

在秦朝、汉朝时期 , 匈奴非常猖獗 , 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 。 公元前129年 , 当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实施大规模反击时 , 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匈奴生活在广袤的大漠地带 , 居无定所 。 在没有GPS的时代 , 别说要打击 , 就是要找到他们的身影 , 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
举一个例子 。 大家都知道西汉名将李广吧?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就与匈奴作战 , 可以说 , 一辈子都奉献给抗击匈奴的事业 。 李广对匈奴相当熟悉 , 说为"匈奴通"也毫不为过 。 可是 , 就是这样一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将 , 在公元前119年爆发的漠北之战中 , 竟然在大漠里迷路了 , 以至于贻误军机 , 被迫自刎 。 "李广难封" , 终成绝唱 。
【历史故事】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除了李广 , 还有相当多的西汉将领在攻击匈奴时迷路 。 公孙贺、公孙敖、苏建等 , 都有过迷路的经历 。 这说明 , 在大漠中找到匈奴骑兵 , 是西汉将领面临的一道共性难题 。
不过 , 西汉名将霍去病找到了破解这道难题的有效办法 。 他在4年内 , 四次进攻匈奴 , 每次都找到匈奴主力部队 , 对之进行精确打击 。 霍去病是怎么做到的?
在很大程度上 , 得归功于霍去病军队中的匈奴人 。
【历史故事】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匈奴是西汉王朝誓不两立的死敌 , 汉武帝做梦都想把匈奴连根拔除 , 霍去病的军队里面怎么会有匈奴人呢?
公元前119年 , 22岁的霍去病 , 与西汉名将卫青共同发起了著名的漠北之战 。 就在这一战中 , 霍去病北进两千多里 , 深入匈奴腹地 , 寻找大匈奴左贤王部主力 , 一场激战后 , 斩杀匈奴7万人 , 还乘胜追击到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 , 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 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 。 这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禅姑衍山" 。
《史记》记载 , 战后 , 汉武帝下诏 , 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 , 躬将所获荤粥之士 , 约轻赍 , 绝大幕 , 涉获章渠 , 以诛比车耆 , 转击左大将 , 斩获旗鼓 , 历涉离侯……取食于敌 , 行殊远而粮不绝 , 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 "这里的"荤粥之士" , 指的就是霍去病所俘获并留用的匈奴人 。
霍去病将投降的匈奴人作何用处?一是可以寻找水源 , 二是可以保障后勤 。 而最大的用处 , 则是寻找匈奴主力部队 。 虽然大漠一望无垠 , 汉人进入后总是摸不到北 , 但这些匈奴人自幼就在大漠里长大 , 他们知道匈奴人喜欢在哪里生活 , 知道匈奴主力部队会在什么地方聚集 。 只要有他们带路 , 要找到匈奴主力部队 , 难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历史故事】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
文章图片
有人问了 , 古代军队里面一般都会设置向导 , 霍去病为何不依赖汉人向导?这是因为 , 一方面汉人向导对大漠地理环境和匈奴人生活习性的熟悉程度 , 赶不到匈奴人;另一方面 , 汉人向导在遇到困难时 , 往往不负责任 , 拔腿就跑 。 老将李广 , 就是因为"军亡导" , 即向导跑了 , 导致军队迷路 , 没有按期抵达目的地 , 失去了与兄弟部队会合的机会 , 结果贻误了战机 。
除了使用匈奴人作为向导 , 霍去病的军队里面还配有一种类似于指南针的"南车" 。 《中国战术史》记载:"在西汉最大的发明还是南车 , 南车上装'司南' , 有辨别方向之功能 , 尽管还很原始 , 但在汉匈百年大战中 , 却发挥了很大作用 。 它就是当时的'指南针' 。 "
霍去病利用"南车"来指示方向 , 结合匈奴向导的实地观测 , 可以让结果更加精确 , 匈奴主力部队就无从遁形了 。
【历史故事】古代没有GPS 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对匈奴实施精确打击】【参考资料:《汉书》《史记》《中国战术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