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朝时期最可怕的一股势力,差点将其灭国,朱棣知道后都感到恐慌

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告诉小编哦~本文由娱乐八卦全部在手原创 , 欢迎关注 , 带你一起
你没有看错 , 盘点的就是吻 , 是吻 , 艾玛 , 脸红!简直狂虐狗!各位看官走过路过千万不要路过!
公元一四零四年 , 大明王朝刚刚结束了一场纷争 , 明成祖朱棣通过政变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 。 这一年 , 永乐朝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 , 渤海之滨新建起了一座城市 , 皇帝为了以此来纪念一场战争的胜利将这座新城命名为"天津" 。
这一年朱棣皇帝四十四岁 , 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 而在距离大明朝数千公里的中亚地区 , 一股邪恶势力正在蠢蠢欲动 。
【爱历史】明朝时期最可怕的一股势力,差点将其灭国,朱棣知道后都感到恐慌
文章图片
六十七岁的跛子贴木儿在横扫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之后 , 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 。 所以 , 他入侵明朝的野心不断膨胀 , 甚至 , 他身上的突厥血统使得他天性好斗 。 在过去的八年里 , 他已经横跨三个大洲击败了众多敌人 。 北印度、伊朗、土耳其、叙利亚都败在他的铁蹄之下 ,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所建立的四个蒙古汗国也已经有三个臣服于他 。
这个突厥跛子在当时所向披靡 , 几乎没有哪个王朝敢和他开战 , 后世历史学家们评论他为"十五世纪地球上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
他对明朝垂涎已久 , 控制整个蒙古和中国是他最大的梦想 。 朱元璋在位时他就开始向明朝派遣使团 , 由最初的五年出使一次改为了每年出使两次 。 这不仅使得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密切 , 更关键的就是 , 他对明朝的国情有了充分的了解 , 军事地图也在不断完善 。
【爱历史】明朝时期最可怕的一股势力,差点将其灭国,朱棣知道后都感到恐慌
文章图片
据史料记载:帖木儿第一次向明朝纳贡是在公元1387年 , "洪武……二十年九月 , 帖木儿首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 , 贡马十五 , 驼二......"而且 , 据西班牙驻撒马尔罕大使克拉维约报道 , 帖木儿最后一次派使团向明帝国纳贡是在公元1396年 , 到达南京大概已经是公元1397年了 。
他如同一匹凶残野蛮的孤狼 , 耐心的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远征 。
直到他得知自己的对手国内由于帝位的更迭元气大伤 , 整体国力还尚未恢复 , 而自己兵强马壮并且阻挡在通往明朝路上的那些国家已经臣服 , 所以 , 此时感觉自己的机会已经到了 。
中国的情况和此前的伊朗、埃及较为类似 , 帖木儿对应付这类局面很有心得 。 朱棣对政敌的残酷迫害已令他在全中国的精英群体中丧尽人心 , 中国西部大量的穆斯林和蒙古人都是帖木儿潜在的盟友 。 传说中 , 失踪的朱允炆更可以成为一张"存亡续绝"的王牌……
这一年冬天 , 早已准备好的粮食堆积成了一座座小山 , 二十万的兵力已经集结完毕 , 贴木儿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东征计划 。 他已经有了一张极其详尽的军用地图 , 按照他自己挑选的线路 , 他的骑兵从于阗到北京需要走161天 。 按照他的预判 , 三个月后他们便可以到达明朝的边境处 , 六个月后他们就已经攻入北京城 , 到那个时候 , 整个明朝北境都将沦陷在他的铁蹄之下 。
【爱历史】明朝时期最可怕的一股势力,差点将其灭国,朱棣知道后都感到恐慌
文章图片
并且 , 对于帖木儿来说 , 兵力根本就不是问题 , 他的印度之战动用了八十万军队 , 俄罗斯之战三十万 , 土耳其之战超过五十万 。 何况"元时回回遍天下" , 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四川等地的穆斯林和蒙古人也都是潜在的兵源 。
第二年的春天 , 贴木儿的先锋军队已经到达距离明朝边境只有四百公里的地方 , 明朝终于发现了国境附近的异常现象 。 皇帝命令甘肃总兵一定要加强防守 , 在这封敕命中 , 明成祖还是对突厥军队东征抱有怀疑的态度 。 他认为:突厥跛子未必敢放肆到这种地步 , 但是 , 他也提到了唐太宗在位时兵强马壮 , 但是 , 突厥军队竟然敢直接进兵渭桥 , 这正是前车之鉴 。
所以 , 朱棣嘱托甘肃总兵一定要加紧训练兵马 , 储备足够的粮草 , 警惕敌人来犯边境 。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分析 , 突厥的军队虽然是远道而来东征明朝 , 但是 , 由于明朝国内刚刚经历了一场动乱 , 不稳定因素很多 , 如果真的开战突厥军队未必会输给明军 。 但是 , 历史偏偏却和众人开了一个玩笑 。
二月初 , 进军中的贴木儿因为收到了东欧一个国家表示臣服的书信而高兴不已 。
并且 , 中世纪的穆斯林生活不像现代的这样充满禁忌 , 酒精饮料是允许的 , 葡萄酒更是最常见的饮料 。 自从到达讹打刺以来 , 帖木尔汗就一直在痛饮 。 之后 , 在一次举行的庆祝宴会上他喝下了大量的酒 , 引发了疾病连日高烧不退 。 由于 , 在远征的路上医疗资源匮乏 , 就算是在自己国内犯了这样的重病也不一定能够医治痊愈 , 更不用说在荒无人烟的草原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