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白茶?白茶的由来 白茶为什么叫白茶( 二 )


其它等级的白牡丹 , 则没有如此苛刻的要求 。
由此可见 , 等级越高的白茶 , 白毫就应该越密越好 , 越多越好 。
最后是寿眉 , 一芽三、四叶 , 虽然模样不如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来得精巧 , 不过芽头和叶背上同样有着许多白毫 。
在乍暖还寒的初春 , 茶树开始萌芽 , 长出了萌萌的芽头 。
但因为彼时的气温还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 , 茶树为了御寒 , 便不得不开启了自身的保护机制 。
长白毫 , 便是其中之一 。
丰富的白毫 , 充当着保暖毛衣的功效 , 且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
一方面可以给芽头保暖 , 另一方面 , 还能保护芽头免受虫咬 。
总而言之 , 高山白茶身上的白毫 , 更密更多 , 因此鲜爽感更强烈 , 空灵纯净 ,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山韵” 。
相较之下 , 生长在平地的白茶 , 便缺少这般良好的表现 。
根据地理学上的知识 , 海拔每升高100米 , 气温就会相应降低0.6℃ 。
而一般情况下 , 平地茶园的温度 , 会比高山茶园多出3-6℃左右 。
天冷要添衣 , 天热要脱衣 , 这是人的常识 。
但对于白茶树而言 , 它们的衣服 , 就是身上那层厚厚的白毫 。
高山茶园温度低 , 白毫自然厚实 , 而平地茶园气温低 , 为了散热 , 白毫便生得稀薄 。
由此可见 , 不同的产区 , 不同的海拔 , 不同的气温 , 对白茶的白毫影响极大 。
《4》
最后 , 再来说一说白茶的颜色 。
除了白毫所呈现出的银白色以外 , 白茶还带有绿色和五彩色 。
春茶时期采摘的白茶 , 包括白毫银针、白牡丹和春寿眉 , 皆是以绿白二色为主 。
一青二白 , 犹如小葱拌豆腐般分明 。
这是因为 , 春天高山上的气温较低 , 紫外线也恰到好处 。
茶树生长的时候 , 沐浴着柔和的阳光 , 保留下了体内大量的叶绿素 , 且不被外界环境破坏 。
尤其是在初春和仲春时节生长的白茶 , 叶绿素更加丰富 , 茶青叶片的颜色 , 也更绿一些 。
到了暮春时节 , 是春寿眉生长的好时机 。
可因为相对先前较炽热的阳光 , 使得春寿眉叶绿素的含量 , 不如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来得多 。
叶黄素等其它色素 , 便会在叶片细胞里更加明显得呈现出来 。
所以我们发现 , 春寿眉不仅叶片多了 , 宽广了 , 叶片也更油亮了 , 颇有种“春深似海”的感觉 。
不过总体来看 , 依旧保持着春白茶的主基调 , 绿白色 。
因此 , 春白茶是鲜活的、鲜嫩的 , 生机澎湃 , 绿意盎然 。
而秋白茶 , 则是属于仲秋的风景 , 层林尽染 , 叠翠流金 。
就像是兵哥哥们的迷彩服的颜色 , 以绿色为主 , 但点缀着黄褐色、古铜色、墨绿色 , 铺陈开来 , 绚丽夺目 。
秋白茶的生长季节 , 十分的特别 。
从白露一直到寒露 , 都是秋白茶采摘的重要时期 。
白露节气前后 , 由于白天的阳光依旧热烈 , 因此叶绿素出现了小部分的分解 , 而一直被叶绿素盖住的叶黄素就会显现出来 。
于是乎 , 便形成了秋白茶那独特的五彩色 。
而随着气温徐徐降低 , 深秋时节采摘的白茶 , 明显更绿一些 。
多样化的色彩 , 为白茶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
《5》
白茶不白 , 已经成为了茶圈内的一个梗 。
大部分的茶叶 , 在茶青阶段时 , 都是鲜嫩的绿色 。
只不过 , 因为后期复杂的工序 , 被揉捻 , 被发酵 , 最后以成品茶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 。
白茶 , 不仅仅只是一种颜色 。
更重要的 , 是它的树种 , 它的产区 , 它的工艺 。
天时地利 , 加之简单的工艺 , 让茶叶内部的叶绿素等物质 , 更为完整的保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