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到处都是硝烟战火,百姓颠沛流离,杜甫与自己的弟弟们也分散到了各地 。他心中担忧,却只能在月夜下怀人,希望那一轮明月能够寄托自己的思念 。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开始写起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开篇便是一幅萧瑟的清秋图景 。戍楼上响起沉重单调的更鼓声,警示着行人莫要通行,耳边传来天边孤雁的一声哀鸣 。令本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的冷落沉寂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是写景,同时也点明了时令 。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让人顿生寒意 。明明是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诗人却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 。
【“月是故乡明”下一句是什么?】其实并非故乡月更明,只是诗人深深怀念起了故乡的人物风景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月光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念,他不由想到了分散各地的兄弟姐妹 。
如今遭逢战乱,各自分散,再是担忧想念,也无从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此一句,写得极为肝肠寸断,感人至深 。而这并非是诗人一人的遭遇,而是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离患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尾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 。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更难逆料了 。整首诗层次井然,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顿挫沉郁 。
月是故乡明的下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填空,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花是故乡(香),人是故乡(亲) 。月是故乡明出处: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 。
”(《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 。
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
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 。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
- “撑”的拼音是什么?
- 别有洞天打一动物
- “南燕双归万户春”的全句是什么?
- “fs2you://”,开头的下载资源链接,需要用什么下载软件下载呢?
- 宇哲名字的寓意
- 法治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 包修和保修的意思
- 让“豪横大哥”万梓良当街下跪,当年风靡一时的邓萃雯,为什么还是单身?
- 33朵香槟玫瑰代表什么意思
- 求“梦幻西游”的情侣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