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是什么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是什么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解释: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也说“水清无鱼”。
请看俗语--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出处含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话,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汉书.东方朔传》也有同样的用法,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
但是,时下总有一些人喜欢背离这句俗话的本义,以此劝人凡事不必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见了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或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宽也宽 。这就有必要议一议了 。应该承认,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劝告人们待人少苛求、多宽容的积极意义 。时下有些同志尤其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理解这句俗话的积极意义,而是把它当作“慈悲”为怀的处世哲学,在当“察” 的时候也一味宽容迁就,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和矛盾时,漠然视之,放任自流,当“老好人” 。
殊不知,这种“慈悲”非但不能赢得多数人的好感,换来所谓的 “人缘”,反倒容易让大家反感 。
"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全句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 。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
也说“水清无鱼” 。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班固《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辟若鹡鸰,飞且鸣矣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原话应该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如果说水至清则无鱼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人至清则无友是否就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呢?鱼在相对浑浊的水中可以躲避天敌的来袭,得以栖身繁衍;而人在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情世故的海洋里也只有随波逐流才能在社会中谋得一角天地 。这里“清”指纯洁,高尚 。
全句意思是,人如果太纯洁高尚了,就没有朋友了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不妨也可这么理解,鱼和友也是人类凭空添加的一种欲望罢了 。寻求清净,清净达到,为何要继续怪罪河水清而无鱼了呢?因为有欲!清清的河水中如果有鱼游其间,该是一幅多美的风景啊;坚持了为人的真性情却又为何要担心因此而失去了朋友?因为有欲!生怕失去了与朋友有关的其他东西,例如直接的利益、如可利用的社会关系!水至清则无鱼,但却有清净在里面;人至清则无友,那些酒肉朋友,那些表面热火,背后里捅刀子的朋友,我想还是少些为好 。交友的时候也不是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吗?相互无有所欲,清清寡寡的 。有时间了聚一下,谈谈心 。
忙起来一年不联系也不以为杵,见面后依然是清风徐面;一方有难了,另一方倾力帮助,得助者受之自然,授于一方也失之泰然;说的是肺腑言,行得是真性情……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是什么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