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威士忌中加焦糖_威士忌知识:焦糖着色剂是什么( 二 )


E150a的制作方法为「将碳水化合物经热处理后的产品 , 可添加酸、碱或盐以促进焦糖化」 , 但由于使用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物 , 焦糖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 , 即使是同属于E150a也大不相同 。不过以制作方式而言 , 主要都是经由加热让碳水化合物丧失水份 , 就如同我们把砂糖放在锅中慢火加热时 , 将逐渐产生梅纳反应而形成浓稠的焦褐色物质 , 并出现类似烤坚果的味道 。
所以 , 让我们想像 , 将这种物质添加入威士忌 , 难道我们的感官无法察觉吗?
添加焦糖的试验和结果
口说无凭 , 让我引述一篇由荷兰「麦芽狂人」MichelvanMeersbergen , 于2006年发表在MaltMadness网站上的实验结果 , 但是在说明这个实验之前 , 先简单叙述大家耳熟能详的「麦芽狂人」组织 。
在网路和威士忌都不是那么兴盛的1995年 , MaltMadness网站悄悄成立 , 逐渐汇聚全球爱酒人士的关注 。2年后 , 「麦芽狂人」组织成形 , 但一开始也只是网站上的小众讨论 , 等法国佬瑟佶大叔在2001加入后 , 组织的人数来到12位 , 涵盖了澳洲、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印度、英国等等 。
虽然12人的「圆桌武士」很具有象征意义 , 不过组织仍持续扩大 , 我们熟悉的几位威士忌名人陆续于接下来的1、2年间加入 , 如姚和成(K大)于2004年加入 , 查尔斯.麦克林、戴夫.布鲁姆和MartineNouet则分别在2005年加入 。到了2011年 , 狂人组织人数来到34人 , 分布在英国、加拿大、澳洲、美国、法国、德国、以色列、荷兰、义大利、瑞典、希腊、南非、比利时、瑞士、印度、新加坡和台湾等几个威士忌消费大国 。
焦糖调色实验
对于这群威士忌的研究先驱 , 焦糖着色不影响风味的说法 , 等同是树立在眼前招摇的大纛 , 又如同传说中的圣杯 , 属于不可避免、非得正面交锋的圣战 。参与这场实验的狂人共计6位 , 其中最为酒友们熟知的莫过于瑟佶大叔和查尔斯.麦克林 , 另外3位则是德国的Klaus和Thomas , 以及荷兰的Alexander 。为了取得最严谨的实验结果 , 使用的材料及方法如下:
E-150a焦糖:由帝亚吉欧公司提供 , 属于业界标准 。
试验用酒:
纯水
低地的Rosebank1990/2003(46%,HelenArthur,cask#486)
高地的Clynelish13yo1990/2004(43%,VanWeesUltimate,cask#12733)
坎贝尔镇的Springbank10yo1993/2004(50%,DLOMC,cask#628)
艾雷岛的Bowmore11yo1992/2003(46%,SigVUC,cask#4229)
将上述4款酒混合的调和威士忌 。
为了减少风味影响 , 以上酒款都选用refillcask , 而且都不是桶装强度 。
试验方法:
每一种酒(水)分别以不加入、加入1滴和加入4滴E150-a的方式 , 制作出无添加、中度和重度焦糖着色的酒液 , 并以乱数排列3杯酒 。
每位受试者以蒙眼方式 , 分别就嗅觉和味觉来判断3杯酒的添加焦糖程度 , 为了减少因随意猜测产生的试验误差 , 每一回的测试都重覆5遍 , 每一遍的排列顺序可能为1~3或是3~1 。
假如答案的排列顺序完全正确 , 给3分 , 假如只有1个正确 , 给1分 。5轮下来 , 个人最高分为30分(嗅觉15分+味觉15分) , 5位狂人的总分为150分 。
随意猜测的机率分数为8.33分(嗅觉4.167分+味觉4.167分) , 5位狂人的总随机分数为41.65分 。
结果:
纯水加入焦糖之后 , 无论在香气或口感上都会出现刺激的苦感 , 很容易分辨 , 比较困难的是加入量的多寡 , 狂人的总得分为119/150 , 大胜随机值41.67/150 。
清雅的Rosebank加入焦糖居然难以辨别 , 众人的总分和随机乱猜的结果差不多(43/150) , 瑟佶大叔甚至分数挂蛋 。问题在于 , 焦糖的刺激感依旧在 , 但多或寡几乎都搞错 , 以致分数大降 。
比起Rosebank , Clynelish显然和焦糖较不对味 , 两者之间的冲突感相当清楚 , 所以狂人们的成绩也比较好(78/150) , 不过也没好太多 , 因为同样难以分辨加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