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那么土壤侵蚀类型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
一、按土壤侵蚀发生时期分类
古代侵蚀
是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土壤侵蚀以前,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发生的侵蚀,又称地质侵蚀 。
现代侵蚀
发生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土壤侵蚀以后,人类活动增大了侵蚀的强度和速度,并使其在原来的侵蚀基础上加速发展 。
二、按土壤侵蚀强度及危害程度分类
自然侵蚀又称正常侵蚀或常态侵蚀,它是起因于自然作用的侵蚀过程,没有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其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产生的侵蚀量通常等于或小于成土作用形成的物质量,因此可以形成“正常的”土壤外观,即完整的A、B、C层和谐排列的土壤剖面 。
加速侵蚀
这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或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生态平衡所引起的侵蚀过程 。其侵蚀速率远大于土壤形成的速率,导致土层减薄,肥力退化,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
三、按侵蚀营力分类
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
重力侵蚀
是指斜坡陡壁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土石岩体在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发生的失稳移动现象,一般可分为泻流、崩坍、滑坡和泥石流等类型,其中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 。重力侵蚀多发生在深沟大谷的高陡边坡上 。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
1.面蚀或片蚀
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
2.冲蚀
主要是指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搬运、沉积作用 。冲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过程,冲蚀的标志是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冲沟,山洪和泥石流是地表冲蚀的极端发展结果。
3.沟蚀
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又可细分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 。沟蚀是由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彻底破坏,而且由于侵蚀沟的不断扩展,坡地上的耕地面积就随之缩小,使曾经是大片的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
4.潜蚀
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另外在垂直节理十分发育的黄土地区也相当普遍 。
5.溅蚀
主要是指雨滴溅落对土壤颗粒的冲击作用 。在坡地,暴雨条件下,溅蚀作用很强溅蚀还往往是径流冲蚀的前奏,溅蚀可以改变表层土壤结构,有利于地表径流发展 。据有关研究,黄土地区,雨滴溅起土壤颗粒最高可达50厘米,一次水平移动距离可达1米 。
风力侵蚀
在比较干旱、植被稀疏的条件下,当风力大于土壤的抗蚀能力时,土粒就被悬浮在气流中而流失 。这种由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就是风力侵蚀,简称风蚀 。风蚀发生的面积广泛,除一些植被良好的地方和水田外,无论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都可以发生,只不过程度上有所差异 。风蚀强度与风力大小、土壤性质、植被盖度和地形特征等密切相关 。此外还受气温、降水、蒸发和人类活动状况的影响 。特别是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风蚀强度的极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越高,土粒间的粘结力加强,而且一般植被也较好,抗风蚀能力强 。
冻融侵蚀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高寒地区,在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首先融化,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成流塑状态,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 。所以此种形式主要发生在一些土壤水分较多的地段,尤其是阴坡 。如春末夏初在青海东部一些高寒山坡、晋北及陕北的某些阴坡,常可见到舌状泥流,但一般范围不大 。
-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 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
- 什么是土壤侵蚀
- 什么是土壤生物
- 土壤生物的主要功能
- 土壤生物活性
- 土壤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 土壤污染源的种类
- 网络化存储的三种主要类型
- 经典乳胶漆类型,乳胶漆的性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