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天之道也全文翻译

诚者,天之道也全文翻译

诚者,天之道也全文翻译

文章插图
【原文】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 。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
」【全文翻译】孟子说:「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老百姓就无法治理好 。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办法的,首先要取得朋友的信任,假如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 。取信于朋友是有办法的,首先要得到父母的欢心,侍奉父母不能让他们高兴,就不能取信于朋友 。
让父母高兴是有办法的,首先要诚心诚意,如果反躬自问而心意不诚,就不能让双亲高兴 。使自己诚心诚意是有办法的,首先要懂得什么是善,不明白善的道理,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 。因此,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 。
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的,是从来没有的 。不诚心,则从未有过能感动人的 。」【出处】《孟子·离娄上》第十二章 。
【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
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扩展资料】《孟子·离娄上》的相似句子:1、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此之谓也 。」意思: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 。要做国君,就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属,就应尽臣属之道,这两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 。
不用舜侍奉尧的做法来侍奉君主,就是对自己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做法来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 。孔子说:‘治理天下的道理只有两个:行仁政和不行仁政而已 。’残害自己的百姓过于厉害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被称为‘幽’、‘厉’,即使是孝顺仁慈的子孙,经百世之后也无法更改 。
《诗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在那夏朝桀统治的时代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意思: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由于仁,他们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 。
国家之所以兴盛或衰落、生存或灭亡也是如此 。天子不仁不能保有天下,诸侯不仁不能保有国家,卿大夫不仁不能保有宗庙,士人和普通老百姓不仁,就不能保全身家性命 。如今,有些人憎恶死亡却乐于干不仁的事,就好比憎恶喝醉酒却偏要去喝酒一样 。」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意思: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明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别人回应,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够恭敬 。
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他 。《诗经》说:'与天意相配的周朝万岁呀!幸福都得自己寻求 。'」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是什么意思
诚者,天之道也全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