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我想陪家人一起过节!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月饼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
”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3、赏月除了祭月,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 。
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 。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
古人有云:“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男人属于刚阳之气的类型,与属阴的月亮不搭 。而且掌管月亮的神仙是嫦娥,所以拜月的习俗本来就只适合女性朋友参与 。中秋当天,一定要挑选圆的水果和月饼,寓意团团圆圆,和气美满!之后可以一家人在一起分月饼吃 。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中秋节的风俗一:祭月《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 。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 。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就缺少了祭月的消息,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祭月成为皇家的专利 。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仿照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少数民族祭月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壮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 。中秋节的风俗二: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一年四季皆有明月,为何要在中秋赏?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试图解释了这个问题:“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玩 。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