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文章插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出自唐代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赏析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民俗中有春秋两祭,称为春社和秋社 。从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王驾的《社日》显然写的是春社 。诗的起笔两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
”从村居风光着墨,“稻粱肥”叙写的是庄稼的长势,一个“肥”字,跃然纸上的是丰收的景象,而孕育其中的则是农人的喜悦 。一片风景何尝不是一种心景,诗人以“肥”字统摄全诗,笔触也渐渐由村外的靓丽风光移至村内,“豚栅鸡栖”,说通俗一点,就是猪归圈,鸡回巢 。诗人信手拈来,借这农村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场景,以六畜的兴旺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山野的自然景观,还仿佛可以嗅到裹杂着的泥土气息,听到那久违的鸡鸣犬吠 。见猪见鸡,而唯不见人 。农人家家“半掩扉”,“半掩”可见民风的淳厚,很有点“夜不闭户”的太平安宁之气 。
然而,人又去哪儿了呢?这样又构成了一种悬念,极为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诗人并没有将笔墨集中于“社日”表演的热闹场面,而是把“聚焦点”集中于“社散”之时 。
桑树、柘树的影子斜斜的,长长的,既是夕阳余辉的照射,又是农人心境的体味,“桑柘”还暗示出了山野蚕业的火红,可见诗人用语的艺术匠心 。“家家扶得醉人归”,结句造语奇峰突起,更是神来之笔,可谓全诗的精髓之所在,大有点铁成金的妙用 。正因为有了这“醉”,前文的“肥”,也就落到了实处 。因“肥”而“醉”,又因“醉”而映衬了“肥”,“肥”的是庄稼,“醉”的是农人的心呀 。
同时,“醉”还扣住了“社日”的正题,衬托出社日的盛况 。诗人未有一字正面写社日,却通过一些极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勾勒,诸如“稻粱肥”、“醉人归”和“豚栅”、“鸡栖”,烘托出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的却是农人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 。全诗朴实、真切,无一丝刻意雕琢之痕迹,犹如一幅淳朴而又情趣盎然的乡村风俗画 。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田园生活 。
可以说,它是晚唐诗中的别具一格之作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注释(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 。鸡栖:鸡窝 。
(3)桑柘:桑树和柘[音“啧”]树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作者简介王驾,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
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 。后弃官归隐 。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 。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 。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
鹅湖山下稻梁肥全诗 是哪位诗人写的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文章插图
1、出自唐代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2、译文: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 。
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半掩 。3、西斜的太阳将桑柘树林拉出长长影子,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去 。
鹅湖山下稻梁肥的全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鹅湖山下稻梁肥全诗译文及赏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文章插图
1、《社日》 唐 王架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2、译文: 鹅湖山下的庄稼长势喜人,猪圈鸡舍半开半掩 。
当傍晚桑树、柘树的影子变长的时候,春社的欢宴才逐渐散去,喝醉酒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回到家中 。3、赏析: 诗词通过对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用极简的笔墨,反映出丰富的内容 。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