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电视( 四 )


5.勘查工作量
是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性质和勘测方法综合确定的,目的是为了鉴别岩土性质和划分地层 。勘探方法有钻探、井探、槽探和物探等,并可配合原位测试和采取原状土试样、水试样进行室内土水试验分析 。勘探完成后还要求对勘探井孔进行回填,以免影响场地地基的稳定性 。
6.岩土测试
其目的是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岩土技术参数,分为室内岩土试验和原位测试,测试项目通常按岩土特性和工程性质确定,室内试验除要求作岩土物理力学试验外,有时还要模拟深基坑开挖的回弹再压缩试验、斜坡稳定性的抗剪强度试验、振动基础的动力特性试验以及岩体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试验 。
7.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整理
此项工作是勘查工作的最后一步 。勘察成果是对勘察全过程的总结,并以报告书的形似提出 。报告书编写以调查、勘探、测试等原始资料为基础,经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归纳整理,使资料得以提炼,做出正确的结论 。报告要阐明勘察项目的来源、目的与要求;拟建工程概述;勘察方法和勘查工作布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的阐述与评价等;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空间分析的几何参数、岩土体工程性状的设计参数,提出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建议;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产生的影响,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利用选择最佳方案;预测岩土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监控、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案 。报告书中还应附有相应的工程岩土图件,如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图表,岩土利用、整治或改造设计方案的有关图表以及有关地质现象的素描和照片等 。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
为完成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标准、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所规定的内容,岩土工程勘察需要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理论包括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震学、岩土力学、基础工程学等,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包括工程地质测绘、遥感判译、工程勘探、工程物探、室内岩土力学测试、原位岩土力学测试等 。
1.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基础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评价建设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提供地基岩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等设计参数 。因此,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基础有两大支柱,其一是地质学,包括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其二是岩土力学,包括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岩土体动力学等 。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地球发展历史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和曾经生活于其上的生命的形式及其演变 。工程建筑场地是地球表层介质的一部分,为阐明工程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自然要借助于地质学的理论 。地质历史及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可以揭示建筑场地岩土体的成因和时代;岩石学和土质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场地岩土体的物质组成和类型;构造地质学可以确定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及其构造稳定性;地震地质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工程场地所处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水文地质学研究可以揭示工程场地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水质情况;工程地质研究可以查明场地的不良地质问题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总之,地质学理论基础使岩土工程勘察有能力从成因历史、物质组成、构造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等多个方面认识工程建筑场地,从而对场地的工程适宜性提出正确的评价,进而对场地的工程利用或改造提出合理的建议 。
将工程场地视为地质体和地质作用的产物,通过地质学研究可以了解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 。然而,岩土工程还需要将工程场地岩土体看作工程材料,研究其工程特性和力学性能,这就需要运用岩土力学方面的理论 。岩土体介质作为天然材料,与混凝土等人工材料相比其性能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工程岩土体可以划分为松散的土体和固结的岩体两大类 。土质土力学研究土体的物质组成特点和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土的分类、土的基本物理状态(成分、密度、含水量、孔隙度、饱和度、稠度等)与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渗透性、压实性、湿陷性、压缩性、抗剪性等)之间的关系、地基土体的沉降和承载力、土质边坡和深基坑边坡的土压力分布及边坡稳定性等 。岩体力学研究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物理性质指标、渗透性、水岩相互作用特性、岩体结构和工程岩体分级、岩石和岩体的强度与变形、洞室围岩应力与稳定性分析、岩石地基的应力与稳定性分析、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