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这样说》是谁写的( 二 )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教这首诗歌了,但是,我不敢马虎备课,因为我班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平时自觉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采用以小组比赛朗读的形式,紧紧围绕文中的大人们是怎样回答“我”提出的“龙是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赛朗读,读出激情,读出韵味,在读中培养朗读能力,在读中感悟诗意,从而突破“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这个难点,体会了作者对祖国腾飞的赞美之情 。这节语文课,由于采取了比赛朗读和答对问题给小组加分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抢答问题的热情一次比一次高,就连平时经常开小差的朱小龙和何沛荣也几次举手要求回答问题,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让我感到惊喜,以后还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人们这样说》教学反思(三)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充满激情的散文诗,适合诵读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课后问题“现在人们赋予龙什么含义?”自渎课文,体会到作者对祖国腾飞的赞美之情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接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读出激情,读出韵味 。
另外,课后有一仿写要求 。在指导学生放些时,我分三步走:1引导学生把握中心——赞美祖国的发展;2查找祖国近几年腾飞发展的资料;3学习作者比喻的写法,注意韵脚 。《大人们这样说》教学反思(四)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值得收入语文教学锦囊的一处处理就是我将图文结合,指导学童结合图形语言深入阅读 。在开篇,我就有意将学童的目光引向插图-----小朋友们,果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觉得这首诗就像一幅画卷,一幅可称之为百龙图的画卷,我听见了龙的声音,我看到了龙的身姿 。
我从视觉的字里行间找到了很多很多龙 。我在天上找到了龙,我在地面找到了龙 。我南下北上西行东访,映入我的眼帘的都是龙 。
你们想不想分享果老师的所见所闻所感呢?那还等什么,快点拿起你们的笔来,把每个自然段中的诗句描绘的“龙”和书中插图所画的“龙”一一对应连线我的用意旨在消化处理四五自然段 。这几处采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比喻 。比喻修辞的特征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
但是龙的身影,龙在轰鸣,龙在飞腾,这些意向都太抽象了吧?所以,我让学童结合插图中的图形语言理解这几处比喻句----你找到龙的图画了吗?指给大家看一看,再把对应的描写这龙的诗句读给大家听一听 。在这个环节,学童找到了长城龙,长江三峡大坝龙,京九铁路龙 。西昌卫星基地火箭龙……我又结合“喷涌,呼啸,直冲云霄”这样一些词帮助学童来理解龙的身影,龙在轰鸣,龙在飞腾 。有了这两处缓冲设计,我感觉学童对第四五两段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
接下来一个环节,我留作深化主题 。我对全文小朋友说,果老师也想告诉大家龙是什么 。这是一个谜语,它赋予了龙新的含义 。
我说完之后请大家猜一猜,我说的龙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说这条巨龙是腾飞的中国第二个环节,我安排了写作训练---听,龙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它是三峡大坝的轰鸣,它是京九铁路列车呼啸而过看,龙的身影,你们看到了吗?它是西昌卫星基地火箭腾空而上直冲云霄的身影龙是什么?它是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是嫦娥一号卫星,它是神州五号六号飞船,它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再写几句 。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了朗诵来升华情感---小朋友们,你们的续写非常好,龙在盛世,龙在中国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浏览我们的祖国经济科技腾飞的画卷吧 。听说读写思都在其中了,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师很满意的 。
大人们这样说

《大人们这样说》是谁写的

文章插图
 大人们这样说 ~~~~~~~~我见过赛龙舟,看过舞龙灯 。我知道北海有九龙壁,我知道东北有黑龙江省 。
奶奶告诉我,龙是水里生出的神 。缩小如蚕蚁,伸展能遮天;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爷爷说,龙的故乡在中国 。龙从九州大地上腾空而去,于是大地上留下了龙口、龙门、九龙坡 。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华夏民族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爸爸带我登上八达岭,给我讲述龙和长城,他指点着老龙头的方向,又面对着嘉峪关吹来的秋风,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 。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长江从三峡大坝上喷涌而下,那是龙在轰鸣;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龙的身影;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龙在飞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