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文章插图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2+2+2=6 2×3=63+3+3+3=12 3×4=124+4+4+4+4=20 4×5=20(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
4×3 3×4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
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2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 。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 。攀登时,给予鼓劲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 。
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 。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 。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 。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
- 《落花生》的主要内容
- 酥瓜和羊角蜜的区别
- 煮好的白木耳可以放几天
- 煮好的银耳可以放几天呢
- 华夫饼的面糊怎么调
- 煮好的银耳汤怎么保存好
- 水煮虾的蘸料怎么调
- 煮粥用什么锅好?为你推荐最好的几种!
- 男友会支持你你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吗 男生为什么希望女友多学点东西
- 煮秋葵的水为什么不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