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 四 )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了 。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特的山异丽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 。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文章插图
教学要点
1.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
2.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初步学习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 。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程序: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注明“选自初二语文课本” 。内容:《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解读课文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 。(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
二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读:理清课文结构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景“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四读:明辨课文的主旨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 。适当板书待用)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 。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