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三 )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扩展资料: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 。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文章插图
指的是陶渊明 。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做官)在他29岁时,萧统《陶渊明传》曰:“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
意思就是说,因为家贫,陶渊明出来做官了,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干了很短的时间,就辞掉世人羡慕的公务员美差,回家种地晒太阳 。辞职后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陶渊明谢绝了做官,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 。晋安帝隆庆四年(400年)到恒玄手下作事 。第二年(401年)冬天因母亲丧,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 。
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再度出仕,作了刘裕的参军 。后来又作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同年秋天,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 。
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岁终,会郡谴督邮至 。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解官)去职 。
仕宦生涯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 。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 。
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隆安二年,渊明加入桓玄幕 。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 。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 。
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文章插图
;0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后来演变成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典故是这样的: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