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和近》的解释和赏析

《远和近》的解释和赏析

《远和近》的解释和赏析

文章插图
解释:《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赏析:《远和近》,是一首非常抽象的诗,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却一直看着“你” 。“你”和“我”是什么关系,丝毫没有交代,只写了“我”对“你”的主观心理感受 。
在“我”的感觉中,“你看我时” 。你仿佛和我相距“很远”;“你看云时”,你仿佛和我离得“很近” 。这是一种错觉 。
造成错觉的原因诗人隐去了,有意留下较大的空白,引诱读者去想象,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这种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 。“云”可能象征自然 。“你”在看“云”时 。
大约流露出象《日出》中陈白露看空玻璃上霜花时那种童稚的天真和热情,而当“你”回到现实中看“我”时,却换成另一种冷漠的表情 。所以,“我”觉得,“看云”时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 。本来面目的“你”,显得很亲近,如近在咫尺 。
而“看我”时的那个“你”,显得很陌生,有一种“隔”的感觉,如远在天涯 。强烈的感情因素迫使客观物理距离变形,以适应和表达主观心理感受的真实 。错觉是在审美的直觉思维中产生的 。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
诗不仅表达情感,也可传达经验,《远和近》传达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经验 。诗似乎是纯理性的,十分冷静,但细细品味 。其中暗暗催动着一股热流: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 。
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 。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 。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 。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 。
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 。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 。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 。
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 。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 。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
扩展资料:《远和近》写作背景:顾城在1978年年底看到贴于西单体育场外墙上的《今天》创刊号,他被上面的诗歌打动了 。1980年的4 月,顾城用“古城”的署名,首次在《今天》上发表了几首小诗 。同年10月,公刘在《星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的文章 。对顾城在《蒲公英》上发表的诗歌作品大加赞赏 。
自此,顾城在诗坛崭露头角,在各类文章中也被作为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提及 。1980年年底,《诗刊》刊登了顾城的两首诗,其中有一首就是《远与近》 。作者介绍: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
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 。顾城因为一次给同学讲《三国演义》,得到了“故事”的雅号 。尽管他想讲,但还是不喜欢被一群人围着讲故事 。
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 。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 。
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 。
顾城《远和近》诗歌及鉴赏
《远和近》的解释和赏析

文章插图
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 。下面是顾城《远和近》诗歌鉴赏,以下仅供参考!原文内容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