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什么?

“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什么?

“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 。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张廷玉最后定稿,进呈刊刻 。
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 。扩展资料:二十四史顺序:
1.《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 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 征和三年 。
2.《汉书》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 。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 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 。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 续补《史记》 。
3.《后汉书》《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 。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族家 庭 。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
4.《三国志》《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 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
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 康七年 。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 。
5. 《晋书》《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 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
6.《宋书》《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 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 。
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 。作者根 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 。
7.《南齐书》《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 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 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

8.《梁书》《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 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
9.《陈书》《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 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 。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 。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姚思廉,字简之,陈亡后,迁家关中,为万安人 。两人事迹已于本书《梁书》前言中作了介绍,可以参阅 。10 、 《魏书》《魏书》,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 。
因有 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 。北齐魏收撰 。1
1.《北齐书》北魏末年,北方六镇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后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高 欢获得了对二十余万鲜卑人的领导权,控制了北魏朝政 。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孝 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于是另立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
公元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 。东魏、北齐统治区域南至长江,与 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边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西魏、北周分界 。公元577年 ,北齐被北周吞并 。
1
2. 《周书》 《周书》,五十三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 。唐令孤德主编,参加编 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1
3.《隋书》《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 。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 建议 。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