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什么作品( 三 )


作者从自己亲历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糟粕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寄予深深同情并充满愤慨,对胸怀博大的异国老师,则充满敬意之情......《朝花夕拾》在写作手法上,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揉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 。在叙事和议论中,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
作者多用白描的手法,以极为简单的线条描画场景,勾勒灵魂 。作品中的时代风貌,世态习俗,风土人情,人物神态,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大量的真实细节构成的,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对比,夸张,烘托,比喻等手段强化主题 。语言清新流畅,洁净优美,亲切感人,而且色彩纷呈,有的尖锐辛辣,有的质朴清新,有的精辟,有的机警 。
《朝花夕拾》是现代会议散文的典范之作 。
朝花夕拾作者鲁迅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什么作品

文章插图
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但你知道多少关于鲁迅的信息?接下来我为你分享《朝花夕拾》作者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的个人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生平经历童年时期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
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 。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幼小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
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事物的 。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呐喊》自序)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 。
他的外祖母家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 。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 。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 。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 。
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求学时期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鲁迅先生画像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 。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 。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 。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 。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 。
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 。《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