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和陆风的区别有哪些

海风和陆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风向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 。
1、时间不同:白天通常吹的是海风;而晚上吹的则是陆风 。
2、风向不同:海面吹向陆地的风叫做海风;而陆地吹向海面的风叫做陆风 。
3、形成原因不同:海风的形成原因就是白天太阳照射,陆地和海洋都要吸热升温,海水比地面的比热容大,地面温度升高的快,温度比海面高,陆地上方的空气温度相对要高,密度小而上升,海面上方的空气就会吹向陆地补充,形成海风;而陆风形成的原因则是夜里海洋都要放热降温,海水比地面的比热容大,海面的温度下降的少,温度相对较高,海面上方的空气密度小而上升,陆地上方的空气就会吹向海面做补充,形成陆风 。
海风在气象学上指的是沿海地带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与陆风相对 。海风和陆风都是比较平和的风,因此被称为海陆清风 。
海陆清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造成的 。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增温很快,陆地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底层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海洋上则刚好相反,低空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 。
【海风和陆风的区别有哪些】海陆风的环流形态取决于海陆分布和由之产生的近地面气温梯度,在与山谷风(海岸山地)或者城市热岛环流(海岸城市)同时出现时会发生环流耦合 。此外传统意义上的海陆风,大型内陆水体,例如湖、水库和沼泽也会带来类似的海陆风环流,在观测中被称为“内陆海陆风” 。
海陆风在夏季的信号强于冬季,在夏季的日间能够缓解沿海地区的高温并且输送水汽,形成雾或者降水,但通常仅在晴好天气下主导局地的风场和温度场变化 。
海风和陆风都是风,它们俩有什么区别?对流气流耕过的地、岩石、沙和荒地会迅速地吸收太阳能,因此可以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而水、树林和其他植被区域吸收热量以及散发热量都比较缓慢 。这种空气不均匀加热就形成了称为“对流”的小范围循环 。
在较暖的天气下低空飞行时,对流会导致颠簸 。在低空飞行时,飞越路面或者荒地时会遇到上升气流 。在飞越水面或者大范围的像树林等植被区域时会碰到下沉气流 。一般说来,这些颠簸可以通过提高飞行高度甚至飞到积云云上来避免 。
对流在陆地和大量水体接壤的区域(例如海洋、大湖或其它大面积的水域)中特别显著 。白天,陆地比水面温度上升得快,所以陆地上的空气变得更暖和更轻 。它们上升并被来自水面的较冷的、密度较大的空气代替 。
海风海陆风由白天从海上刮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从陆地刮向海上的路风组成 。早晨太阳升起来,阳光照射着大海与陆地,驱走夜间的寒冷 。由于陆地的热容量(以前叫比热)比大海的热容量小,所以陆地升温比大海要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海边能成为避暑圣地,内陆人都去海边避暑的原因 。陆地温度高,空气迅速升高膨胀形成低气压 。海面温度较陆地低,空气升高膨胀较慢形成高气压(温度的高低和气压的高低都是相对而言) 。相临近的高低气压之间就形成了风,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即海风这就产生了(吹)向岸上的风,称之为“海风” 。陆风相反,在晚上陆地比水相对冷却得更快,相应的空气也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水面上的温暖空气上升,并被来自陆地的较冷、密度较高的空气所替代,形成离岸的风,称之为“陆风” 。这反转了局部风循环模式 。对流可能发生在地球表面不均匀加热的任何地方 。
靠近地面的对流可以影响飞行员操纵飞机的能力。例如,在最后进近中,来自没有植被的地表的上升空气有时产生可能导致飞行员飞越预定着陆点的气球(抬升)效应 。相反,在大的水体或厚的植被区域上的气流会产生下沉效应,这可能导致缺乏经验的飞行员在预定着陆点之前提前接地 。
海陆风的相关区别以水平范围来说,海风深入大陆在温带约为15-50公里,热带最远不超过100公里,陆风侵入海上最远20-30公里,近的只有几公里 。以垂直厚度来说,海风在温带约为几百米,热带也只有1-2公里;只是上层的反向风常常要更高一些 。至于陆风则要比海风浅得多了,最强的陆风,厚度只有200-300米,上部反向风仅伸达800米 。在中国台湾省,海风厚度较大,约为560一700米,陆风为250-340米 。
海陆风交替的时间随地方条件及天气情况而不同 。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夜里,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一般为下午2-3时,这时候的海风最强 。此后温度逐渐下降,海风便随着减弱,约在晚上9-10时,海陆温差没有了,海风也就停止了 。夜里,陆地温度降得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下降得慢些,因此,在晚上9-10时以后,陆上变冷了,海上反而暖些 。海陆温差的趋向改变了,海陆风的方向也改变了 。从晚上9-10时的一度平静无风之后,接着微弱的陆风就开始了;这以后,海陆温差逐渐增大,陆风也越来越强;大约夜里2-3时左右,温差最大,这时的陆风也最强 。天亮后,陆地渐渐暖起来,海陆温差越来越小,陆风逐渐,减弱;约在上午9-10时左右,海陆温差又消失了,陆风随着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