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鱼的简介

篮子鱼的简介

篮子鱼的简介

文章插图
篮子鱼科(泥蜢)隶属刺尾鱼亚目篮子鱼科 , 本科有1属27种 , 体呈长卵形 , 侧扁 , 体表有许多不规则斑纹 , 是分布在日本到澳洲东部的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红海的热带性鱼类 , 常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 , 有时会进入咸淡水和河口 , 以海藻为主食 。有时也会啮食珊瑚 , 这时它那兔子般的嘴就发挥了极大的效用 。卵的直径约为1.5毫米 , 经27小时就可孵化 。孵化后的幼鱼经过48小时就可张口觅食 。篮子鱼的体形会随着成长而变化 。
在稚鱼时有横纹 , 随着成长会变成云状的斑纹 。至成鱼时斑纹消失 , 全身呈褐色 。篮子鱼喜食海藻 , 因而身上有一种味道 , 但肉味鲜美 。
篮子鱼的营养价值
篮子鱼的简介

文章插图
篮子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 , 刺尾鱼亚目(Acanthuroidei) , 篮子鱼科(Siganidae) , 篮子鱼属(Siganns) , 俗称象耳、臭肚鱼、猫花、秋畏(厦门)、娘哀(东山)、刺排(平潭)等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篮子鱼、营养价值高、体内富含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 闽南地区流传“象耳鸡肉味”的美称 , 深受人们的喜爱 。
在广东、香港市场十分畅销 , 价格高而稳定 。篮子鱼在东南亚、中东、斐济及中国南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正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新对象 。泥蜢:分有深海泥(鱼孟)和浅海泥(鱼孟) , 虽然同属泥(鱼孟) , 但鱼质、烹调方法却不同 。深海泥(鱼孟) , 又名粗皮(鱼孟) , 呈深褐色或淡咖啡色 , 因受深海压力影响 , 皮厚肉韧 , 宜炒不宜蒸 。
浅海泥(鱼孟) , 又称普通泥(鱼孟) , 它生长在浅海中或近岸的海边旁 , 因浅水鱼受压正常 , 其皮较薄 , 身呈淡黄色 , 肚奶白色 , 肉质鲜嫩 , 极富鲜甜味 。
篮子鱼的养殖技术?
篮子鱼的简介

文章插图
篮子鱼养殖技术:
一.养殖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养殖水源无污染 , 能够利用潮汐纳取海水或者抽换海水 , 远离会高分贝声响污染的地方 。

二.放苗前准备 。长鳍篮子鱼放苗的季节在4月底5月初 , 在苗种放养前10天~15天用生石灰杀灭杂鱼虾和消毒 , 具体做法:用干法清塘 , 每亩用生石灰60kg~90kg , 用水发后全池泼洒 。清塘5天后 , 利用潮汐纳水或抽取海水进塘 , 进水要经过100目滤网或者沙滤 , 防止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 , 进水水位达到1m~1.5m左右 , 引进有益藻类 , 用鸡粪按50kg/亩 , 用水发酵后分二次全池泼洒进行肥塘 , 培育水质和培养藻类 , 使池塘透明度小于40cm 。
三.苗种培育 。
粤西地区养殖长鳍篮子鱼的苗种主要是海区捕捞的野生篮子鱼鱼苗 , 野生长鳍篮子鱼苗规格一般在400尾/kg~600尾/kg , 适宜用活鱼车充纯氧运输 , 运输苗种时水和鱼苗的重量比例一般在9:1以上 , 用纳米管底部增氧 。长鳍篮子鱼鱼苗运输后培育阶段成活率较低 , 鱼苗一般不直接放进成鱼养殖池养殖 , 而是在面积1亩~5亩的池塘培育一段时间后再移入成鱼池进行养殖 , 确保成鱼池放苗的准确数量 。放苗选择在气温稳定的晴天放苗 , 放养密度在3万尾/亩~4万尾/亩 , 苗种要求规格整齐 , 并且一次放足 , 放养时要注意培育池水体盐度与苗种原有的水体盐度尽可能一致 , 盐度相差不能超过
4.?
【篮子鱼的简介】放苗后第三天开始用适口颗粒的海水鱼浮水料驯食 , 苗种培育阶段注意增氧 , 保障水体溶氧充足 。经过约15天培育后 , 用地笼捕获苗种移到成鱼池 , 捕捞方法是傍晚在培育池四周的浅水区安置地笼 , 第二天早上收笼 , 称重 , 计数 , 分到成鱼池养殖 , 根据池塘养殖条件 , 放养密度在6000尾/亩~12000尾/亩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