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小随笔3篇( 七 )


王老师此时并没有急于展示正确结论 , 而是先充分肯定了用18分钟和12分钟烙法的学生 , 这时9分钟烙法的学生代表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们讲解了他们节省烙饼时间的好办法 。两种方法的比较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9分钟这种烙法的价值 。此时学生思维开始迸发了 , 不断地质疑着 , 9分钟烙法比12分钟、18分钟时间节省在哪了呢?王钊老师及时抓住学生的愤悱点 , 问“要尽快烙好饼 , 哪种最合理?”“为什么第三种安排最合理?”【分析】这里“为什么”的追问 , 可以说是整堂数学课的心脏、命脉 。
它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观察时间的多少上 , 更多地是促使学生透过现象思考其本质 。原来第三种安排是充分利用了锅底 , 使锅底每次都能同时烙两张饼 。这里的设计抓住知识关键点 , 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时 , 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 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深化 ,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学生通过探索、讨论 , 思维火花的产生、喷发和碰撞都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获得释放 。

二.恰当选择提问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接受、理解、思考水平与课堂提问选用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从课堂提问的方式上来说有很多种 , 如:直问、曲问、正问、反问、疏问、追问等等 , 而每一种提问方式的作用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 所以在课堂上 , 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要多用几种方式 , 这样才更能体现课堂的灵活性 , 活跃课堂气氛 ,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 。【案例
2.?当王老师直问“为什么用9分钟烙三张饼这种安排最合理”时 , 她敏锐地观察到学生回答有一定困难 。此时她不是一个劲地追问学生 , 而是应用了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 , 以帮助学生刨根问底 。
师:为什么第三种安排的时间最短 , 第一种安排的时间最长?生:因为第一种安排每次锅里只放了一张饼 , 没有利用题目中“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 。师:第二种安排比第一种安排时间要短 , 短在何处?第二种安排的步骤中哪几步利用了“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生:第二种安排中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充分利用了“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 。师:第二种与第三种相比 , 时间又长了 , 长在哪里?生:第二种方法的后两步锅里只有一张饼 。师:也就是说第二种方法没有充分利用锅底 。
(两人一组 , 再次按第三种方法烙三张饼)师:第一次烙1号、2号饼的正面 , 但为什么第二次要烙2号饼与3号饼交换顺序来来烙呢?(生略)师: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合理?生:因为这种方法烙时 , 锅里每次总有两张饼 , 没浪费锅底 。【分析】疏问破难点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第三种安排最合理” , 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 。王老师能及时帮助学生化难为易 , 设计一组相对比较容易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 一“长”一“短”的对比提问 , 帮助学生回顾整理了三种不同烙法 , 比较区别几种方案的不同点 , 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 。
在这种“层层剥笋”似的疏导性提问后 , 学生在全班讨论和自我反思中达成共识 , 形成“整体考虑、合理安排”这种统筹思想 。【案例
3.?师:5张饼怎样分组?师:老师将5张饼分成3组 , 第一组2张 , 第二组2张 , 第三组1张 , 行吗?为什么?生:(略)师:因此烙饼时 , 千万不要让一组里面只有1张饼 , 否则这样就会浪费锅底了 。【分析】反问促深化教师首先提问5张饼怎样分组时 , 学生已经回答出正确结果 。
王老师没有就此止步 , 而是再就此问题进行反问 。这里的反问代表了部分学生的心里想法 , 同时设计的反问问题牢牢抓住错误症结 , 引起学生自我反省 , 及时发现错误 , 找出错因——没有充实利用锅底 。此处的反问促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具体的培养和提高 。【案例
4.?在学生正确探究完
4.
5.
6.7张饼的最佳烙法后 , 师:怎样将饼分组就能保证每次锅底可以烙2张饼?生:(略)师:利用你们发现的规律 , 怎样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