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的来历是什么

【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的来历是什么】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的由来有:
1、为了纪念目连:乌米饭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莲 。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溧阳地区的乌饭节,在民间相传是目莲为了自己的母亲能够吃到饭,用乌药叶捣成汁水染米,然后煮成乌米饭送过去 。因为饿鬼们不敢吃颜色较深的乌米饭,他的母亲才得以饱腹 。
2、杭州近郊,一般流传着吃乌米饭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 。
3、在浙江宁海一带,人们传说是为了纪念牛生日 。
4、在佛经里的记载:汉朝时一个叫刘向的读书人,上京赶考的时候,与神庙中的一为女神三娘相恋成亲,于是天神就将三娘压在了华山脚下的黑风洞中,在洞中三娘生下来一个儿子,取名“沉香”,沉香长大以后,知道了身世,每次给母亲送饭都被饿鬼吃了,于是沉香就用乌叶将米饭染成青黑色,饿鬼便不敢吃了,后来人们便效仿他,在四月八的这一天就做乌米饭,来孝敬祖先 。
5、相传古时候黄田有一位叫石驮的农民触犯了官府,被抓了去,坐牢的时候要家里送饭,不然就会饿死,所以他的妻子就带着大米到亲戚家里住下,为丈夫送饭,而每次送的好吃的食物都被狱卒吃完,于是她就将米饭在“乌饭芦”的叶汁里浸泡后为其送去,自此以后,狱卒就不再吃了,而石驮也在一年后出狱了 。等到明珠死后,这一带的人为了纪念她,就在这一天形成了吃“乌饭”的习俗 。
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一些地区的人们就会吃乌饭,而这一天被布依族称为“牛王节” 。当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的农耕就开始了,而这一天只要吃了乌米饭,人们在打田栽秧这段时间就会身强体健、百病不生,所以这天每家每户都会吃乌米饭 。
四月初八为什么要吃乌米饭?四月初八吃乌米饭,是传统是风俗 。
相传古时候目莲的母亲遭遇牢狱之灾,目莲每天去送饭,但是每每被牢头狱霸和饿鬼抢食,目莲母亲日渐憔悴 。目莲是个孝子,为这事伤心哭泣,遇一神仙指点,采了草头捣碎出汁,把大米浸泡染成黑色,烧出了一锅黑色的米饭,闻之清香扑鼻,目莲一尝很好吃 。
于是每日送乌黑的米饭到监牢里去,牢头狱霸都怕有毒不敢吃,也就没人抢食,目莲母亲每日吃了乌米饭居然觉得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身体也强健起来,顺利度过了牢狱之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大孝子目莲,把每年的四月初八定为吃乌饭的日子 。
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称为“牛王节”,也叫“开秧门” 。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 。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打田栽秧这段时间,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 。
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的 。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
乌米饭的由来与传说 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 。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 。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 。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
历史起源
乌米饭原为民间食品,唐代即有 。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和皖南一带农村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在中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 。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而更多的则是在四月初八这天吃 。乌米饭是花溪苗族、布依族独特的风味小吃 。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称为牛王节,也叫开秧门 。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 。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打田栽秧这段时间,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 。
古代做法
乌米饭古今的制法不一 。明代乌米饭的做法是先将米蒸熟、晒干,再浸乌饭树叶汁,复蒸复晒9次,所谓九蒸九曝,成品米粒坚硬,可久贮远携,用沸水泡食 。《荆楚岁时记》说乌米饭是寒食取杨桐叶染饭,其色青而有光 。梁代陶弘景的《登真隐绝》介绍了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食迅饭法的烹制流程,即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后,取其汁浸米并上锅蒸制,令饭作青色,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