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遛百病的来源是什么( 二 )


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 导读:正月十六习俗众多 , 走百病就是其中一项活动 , 这三个字我们每个都认识 , 但是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其含义了 , 那么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是什么呢?正月十六走百病这天有很多讲究 , 以下是我带来的详细介绍 , 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
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
走百病 , 俗称"遛百病""游百病"等 , 是民间传统的消疾苦、祈健康活动 , 有的在正月十五日 , 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明朝时已盛行于华北民间 。这天 , 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 , 成群结队走出家门 , 走桥渡危 , 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
明清时 , 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 , 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 , 一人持香前导 , 且须去桥 , 谓可健身却病 , 称为"走百病" ,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 ,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 , 成都被一支敌军包围 , 城里的大小官员被吓得屁滚尿流 。老百姓们拿起刀枪棍棒 , 奔上城墙守城 。长久失修的城墙、碉楼和城垛早已破破烂烂的了 , 怎能抵挡得住敌军的进攻呢?不知谁大吼一声:“快挖土加固城墙!”大家立即响应 , 挖土的挖上、担土的担土、抬土的抬土 , 很快整修加高了城墙 , 因日夜劳累 , 很多老百姓闹春瘟卧床不起了 。
正月十六日清晨 , 敌军又来攻城 , 城墙上守卫的士兵、百姓奋勇抵挡、拼杀 , 阻止敌军攻上城来 。可是城墙上才堆上的浮土松软 , 很不牢固 。有人大喊:“快上城墙夯土!”一传十 , 十传百 , 很快全城男女老少 , 连害春瘟的病人也跑上城墙 , 齐心协力夯起上来 。守城的士兵和老百姓顿时勇气倍增 , 奋勇杀敌 , 把冲上城墙的敌人都杀退了 , 敌军头领见状吓得赶快收兵逃跑 , 全城军民欢庆守城胜利 。
那些害春瘟的入和大家在城墙上一起夯土、吼跳 , 个个出了一身大汗 , 病也好了 。从此成都人认为正月十六是个吉祥日子 。到城墙上走一走 , 既观赏了郊外的风光 , 又能消灾去病 , 渐渐形成了“游百病”习俗 。
根据民俗专家介绍 , "游百病"最初仅限于妇女 , 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夜里 , 出门四处游走 , 祈祷来年身体健康 。同时也标志春节的结束 , 男人们要开始出门干活挣钱了 , 具有特殊含义和地方特色 。
现今的"游百病"则有了新的内涵 , 在春节美味佳肴的伺候下 , 一家人结伴出门登高望远 , 呼吸新鲜空气 , 感受春意盎然的美景 , 沿袭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 , 还锻炼了身体 , 是件值得推广的事 。
"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
一般是在特定时间进行 , 妇女们聚合在一起 , 或走墙边 , 或过桥或走郊外 , 目的是驱病除灾 。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民间普遍认为 , 在"走百病"时 , 还要"摸钉" , 方能求吉除疾 。"摸钉" , 是指到寺观烧香 , 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 , 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
北京
元宵节狂欢的正月十六晚间 , 妇女们罩上白绫衫 , 成群结队 , 手挽手 , 肩并肩地出游 , 头前一人举香开道 , 其他妇女随后 , 相率过桥 。据说 , 不过桥不得长寿 。过桥者 , 则可保一年无腰腿疼痛之患 。而"摸钉"则是说妇女们去各城门洞摸城门上的铜钉 , 谓此举"宜男" , 亦即"生男孩"之意 。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 , 养儿育女 , 因此身体劳累 , 体质较弱 , 容易生病 , 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 , 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 , 出门四处游走 , 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 。至今北京郊县乡村仍保留此习俗 。
沧州
河北沧州正月十六这一天有一个习俗就是遛百病 。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 , 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 , 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内容之一 。